设计师应对新冠疫情的48种“神创新”

设计师应对新冠疫情的48种“神创新”

 BDD News  

MARK WILSON / 张雅婷 译

编者按:本文于2020年12月22日发表于《快公司》官网,概览了设计师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波澜壮阔图景。获《快公司》授权,BDDWATCH特发中译文本,启迪中国设计界在未来全球化大健康创新设计浪潮中释放创造力。

新冠疫情重创整个美国,而在2021年全球数十亿人口接种疫苗之前,新冠病毒致死的现象将持续发生。但在这黑暗的2020年里仍出现了众多闪光点:企业和设计师协同工作、改进和创新防疫产品,并以最快速度帮助尽可能多的人。

病毒的大规模流行说明了美国政府的彻底失败——政府本应该控制疫情蔓延,并组织适宜的应对措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设计师、研究人员乃至私营企业应对疫情所作出的努力:虽然疫情还没有结束,但设计师们纷纷在这场灾难中各展其长,展现了韧性和独创力。以下是今年针对新冠疫情的杰出创新设计。

 

竞相改进个人防护装备

在疫情爆发初期,医护人员即已耗光了面罩和N95口罩等个人防护设备(PPE)。光是在口罩制造领域,今年的创新就已经多到不胜枚举,个人防护设备成为年度聚焦设计对象。不但有苹果公司设计面罩;还有耐克在短短两周内就将运动鞋的原料做成面罩;全球最大的家具公司宜家利用其流水线生产口罩和洗手液,还捐赠了几百万个口罩。

[Photo: Nike]

[Source Images: Ikea, hardqor4ik/iStock]

人们还对口罩在日常使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例如只用三根橡皮筋来固定外科口罩,用简单的装置减缓佩戴者耳部受到的挤压。其他具有特殊功能的口罩也被设计出来:包括可以喝水的开槽口罩、便于读唇语的透明口罩、防止眼镜起雾的口罩、儿童口罩、正确佩戴后自动变色的口罩,甚至还有时尚T台口罩。此外,对于不满足于仅采用口罩防护的人,哈佛大学的研究员开发了一种名为“Fend”的鼻腔喷雾,吸入后可以增强人体对空气传播病原体的自然防御能力。

[Image: Giancarlo Traverso]

 

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

不过,疫情创新设计并不只关注增加个人防护设备的数量。随着疫情恶化,研究人员迅速开展了重复多次使用一次性个人防护设备的探究实验。反复研究表明,一次性防护用品的实际寿命远超人们的想象和经验。

科学家发现,紫外线、微波炉和电压力锅都能有效消毒N95口罩和外科口罩,并设置了对照组验证。设计师维吉尔·阿布洛(Virgil Abloh)研发了一款带有医用外科过滤膜的布口罩。据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的检测和证明,该口罩清洗20次后仍然有效。

[Source Image: Nerthuz/iStock]

 

快速打造新的呼吸机

新冠重症患者肺部受损、呼吸功能衰弱,只有呼吸机能为他们的存活和康复提供一线生机。但即使是在大城市,可供使用的呼吸机也只有几十台。因此,和个人防护装备一样,呼吸机供不应求,美国各州州长在疫情爆发早期就竞相购买。

在呼吸机供应紧张的情况下,3D打印领域的专家自主设计了替换零件,并将技术公开,零件已在意大利的医院使用。耶鲁大学的本科生发明了一款呼吸阀,可以安全地在一台机器上同时治疗两个病人,阀门售价250美元。此外,还有其他团队从零打造新的呼吸机,往往能让成本低于现行的2万美元。戴森和医疗技术开发公司(Technology Partnership)合作,在短短几周内就设计出了CoVent呼吸机。CoVent-19挑战赛吸引了几百名设计师参与,一款成本仅为2500美元的SmithVent呼吸机从中诞生;由10XBeta、Boyce Technologies和Newlab公司组成的团队在一个月内就打造了成本5000美元的Spiro Wave呼吸机。

[Photo: Dyson]

 

医院的再思考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医疗不再局限于在医院病房里看病。一批临时性医疗保健服务迅速兴起。在一项有希望落成的计划中,校车改装为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几块有机玻璃组成了可快速部署的检测中心。模块化建筑为在柏油路面上建造治疗中心提供了可能。另一个开源项目则提出了将集装箱改造成重症监护病房的设想。

[Image: Perkins & Will]

同时,医院必须改变分诊病人的方式。在纽约的西奈山医院(Mount Sinai Hospital),医护人员头戴GoPros相机,在保持隔离的情况下让设计师了解医院内的空间使用情况。设计师据此设计出了更安全的楼面布置方案,即采用简单的彩色胶带和聚乙烯墙纸,在原有空间中明确分隔出新冠患者的治疗专区。

[Image: Cannondesign]

 

迎来大数据可视化的黄金时代

多年来,大数据基本局限于纸上谈兵。但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数据收集和数据可视化在追溯病源和科普传播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移动电话追踪密切接触者,让包括韩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迅速扑灭了新增疫情。在以色列,卫生官员则进行了更周密的防控:Kando公司进行了试点测试,利用常人忽略的污水来监控疫情爆发程度和范围。在美国,虽然联邦政府没有将数据公开透明,但疫情跟踪项目(COVID Tracking Project)统计了全国的感染率,让公众和媒体及时了解疫情概况。

“#让曲线变平(#FlattenTheCurve)的可视图表已发布在维基百科的推特账号上,遵循‘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CC-BY-SA)许可协议。请将此话题广泛分享,并将其翻译成尽可能多的语言!相关细节请参见以下话题。 #Covid_19 #COVID2019 #COVID19 #coronavirus,衷心感谢@XTOTL和@TheSpinoffTV pic.twitter.com/BQop7yWu1Q。”
——苏西·怀尔斯博士(@SiouxsieW),2020年3月10日

[Illustration: Daniel Salo/Fast Company]

与此同时,数据可视化领域蓬勃发展。例如关于疫情的连环漫画,既传播了公共卫生资讯,又不引起公众恐慌,成为了#让曲线变平#运动的早期典范。新西兰为本国疫情防控创建了一个色彩编码系统,能让公众随时知道需要保持多远的社交距离。五角设计(Pentagram)展现了疫情的积极面,将各种正面的数据视觉化。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Andrew Cuomo)用简单的幻灯片坦诚公开了疫情信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某期《纽约时报》将整个头版都用于纪念死于新冠的10万名美国人,不幸的是,此后美国的新冠死亡人数增加了两倍。

[Source Photo: Bennett Raglin/Getty Images]

 

非人类助手的兴起

在整个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短缺导致许多已退休的医生和护士不得不重回岗位支援。医护人员每当接触新冠患者时,必然面临着感染风险。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网络远程连接。因此,远程医疗服务业在此次疫情期间出现了大幅增长。在令人痛心的网传医院照片中,数排iPad被用于ICU病房的临终探视。

[Image: courtesy MIT News]

另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完全排除人类的参与。台湾公司Brain Navi装配了一种用于鼻拭子采样的独臂机器人。在波士顿布里格姆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的Spot机器狗能够在不与人接触的情况下走进病房,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当然,真实的狗也能在防疫工作中发挥作用。在芬兰赫尔辛基机场,狗被训练来嗅探和检查乘客是否携带新冠病毒。

[Photos: vauvau/iStock, Subodh Agnihotri/iStock]

 

对办公室的重新想象

2020年证明,人们熟知的办公室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必要。员工们聚集在Zoom等视频聊天平台就能完成工作对接。Twitter公司则宣布,不会迫使其员工返回办公室……或许再也不需要返回了。那么该如何处理这些空置的写字楼呢?目前有两种处理空置楼的好方式:一是将其改造成保障性住房,二是改造成学校。无论哪种方式,都比将集体办公场所划分为多个小隔间要好。

[Source Images: TheKoRp/iStock, oatintro/iStock, parinyabinsuk/iStock]

 

疫苗分发

疫情期间的一大福音就是疫苗,它的效果超出了大多数公共卫生官员的预期。一般流感疫苗的效力只能达到40%,但新冠疫苗却能达到90%以上。

目前的挑战是如何尽快分发疫苗,并在分发过程中保持低温。特别是辉瑞公司(Pfizer)的疫苗,需要在零下60-80摄氏度才能保持活力;为此,公司正在研发粉末形式的疫苗。低温运输给物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所作的工作或许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基金会正在为发展中国家绘制冷库网络图,以便疫苗分发。目前,Sure Chill公司已经为各国提供了数千个特制的疫苗冰箱,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可以维持数天甚至数周的低温。

[Photo: Charles Obel/© UNICEF]

在这些物流创新有望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疫苗的设计本身就是为了高效、易生产。这些新型的mRNA型疫苗只需要使用低配设备制造,故而可以很容易地在世界各地生产,并不需要从大型制药厂的中心实验室分发。同时,在美国,亚马逊和沃尔玛的产品运输和分销系统也应该得到利用,如此高效的供应链应该服务于公众健康而不是资本主义。

[Photo: Michael Clevenger/Getty Images]

 

结语

上述创新设计的清单并不足以阻止疫情蔓延,尤其是在美国。但令人欣慰的是,即使政府未能采取充分的应对措施,人们也能自发团结起来,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希望这些创新成果会带来更美好的2021年。

 

原文链接:https://www.fastcompany.com/90587767/48-incredible-ways-designers-responded-to-covid-19


关键词:
BDD观察者
hi@bddwatch.com

“风佑设计,劲吹华夏,赋能创新,涅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