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高技术X高设计——双轮驱动医疗设备行业大变革

联影,高技术X高设计——双轮驱动医疗设备行业大变革

​  BDD Case  第47案

2019年4月22日,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由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 探索者”完成装机,宣告这台被《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杂志评为“2018年度世界十大科学突破”之一、聚焦全世界分子影像研究界目光的“史上最强PET-CT”在中国上海成功落地,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 探索者视频介绍  视源:联影医疗

它很快,传统20分钟的全身扫描将被直接缩短到30秒。它剂量极低,探测器灵敏度提升40倍,辐射降低40倍。更令人振奋的是,它首次实现了全身多组织器官4D高清动态成像,为医、药等交叉科研领域开启无限的创新空间,为个性化精准诊疗、新药研发等提供强大的创新平台。”联影集团董事长兼CEO薛敏博士介绍说。

联影CEO 薛敏介绍探索者   图源:联影医疗

这台拥有长达2米探测器的高端医疗设备,具有非凡的战略价值。它由联影为美国常青藤名校分子影像科研团队“探索者”联盟量身打造,不仅践行了国家提出的明确要求:“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而且令联影成为世界尖端PET-CT 产品创新的领导者。

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 探索者   图源:联影CDIC

在联影上海总部极致简约、前瞻感十足的展厅里,主管设计创新、品牌与市场战略中心的CEO俞晔珩女士回忆了联影如何成为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由常青藤名校顶尖分子影像科学家组成的“探索者联盟” 的“唯一产业化合作伙伴”。

联影产品展厅   图源:联影CDIC

BDDWATCH 团队访谈联影,左4为联影CDIC、BMC主管CEO 俞晔珩女士   图源:CDIC

她感慨地说: “那时没人知道‘联影’是谁。在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年会(SNMMI)现场,联影主动向“探索者”项目负责人争取了15分钟。就是这15分钟,联影亮出了“杀手锏”,终于促成了进一步的技术答辩。在全面了解联影的硬核技术后,‘探索者联盟’团队又专程来联影上海总部,从研发到生产、设计等进行一系列深度考察。最终,联影因为前瞻的高科技硬软件技术创新,高设计品质和高品位的视觉效果,以及完备的制造供应链支撑能力,赢得了这个项目。”

俞晔珩的这段表述,实质已道出了这家创业公司如何能在短短9年中跃居行业引领者位置的“秘诀”—— 高技术X高设计,双轮驱动释放出巨大的倍速成长力。而“设计创新”,这个在医疗设备与器械等行业中长期以来普遍“弱势”的能力,如何在联影获得强化与超常发展,剖析这个过程,将对中国所有高科技产业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外资巨头林立

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健康产业群的顶端——高端医疗设备行业,长久以来一直存在这种现象:

五年前,中国所有“三甲医院”购置的CT、MR、PET-CT等高科技含量的医疗设备中,外资企业占有90%以上,国产设备不足10%。尤其是在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领域,更是100% 依赖进口,每台设备售价数千万元,每年的维护费也十分高昂,直接拉高了病人的诊疗支出——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做一次PET-CT全身检查的费用在7000— 13000元之间。

作为国之重器,以PET-CT为代表的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却长期被外资垄断、中国品牌长期缺位,已成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落地的巨大挑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提升民族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力,成为唯一选择。

PET-CT,被誉为“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是PET扫描仪和先进的CT设备功能的完美融合,可一次显像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 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临床主要应用于肿瘤、脑和心脏等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既可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可用于健康人的体检,提早发现肿瘤迹象从而早期治愈。所以,快速提升PET-CT等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制造水平,已然成为中国医疗体系现代化发展的一种“刚需”。

然而,由于高端医疗设备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创新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型行业,产出的是医学、生物力学、医用材料学、机械制造、计算机科学、互联网等多学科领域跨界融合的软硬件一体化高科技产品,在研发周期、难度系数上一点不亚于航空航天。因此,多年来几乎所有行内企业均认为这完全是一个技术驱动型行业,虽然需要设计,但只是“美化产品”而已——做做外壳、配配颜色、出几张产品宣传页而已,不会将其视为一种“核心竞争力”,更不会将其与创建品牌相联系。

长久以来,中国医疗设备与器械行业对设计创新的重视度尤其低,绝大多数企业均采取模仿跟随策略——把外资巨头作为领路人,在中低端市场亦步亦趋。在中国的三甲医院,多年来形成了“只买进口设备、不考虑国产”的行规,一些民营医院的老板甚至说“乌鸡永远不会变成凤凰”,由此可见国内市场对中国自主品牌“质次价廉”的产品认知已根深蒂固。

 

用好设计破局

直到2014年1月,这个僵化已久的格局才被打破——创立仅三年、名不见经传的联影,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于众人视野——两款数字化X射线产品uDR 770i、uDR 580i凭借突出的跨界创新优势、工艺水平和“情感化”设计理念同时获得享誉全球的德国IF 设计奖,并囊括了DR产品线的全部奖项,轰动了全行业,成为中国高端医疗企业首次以自主创新的好设计登上世界舞台的里程碑事件。

上:uDR770i, 下:uDR580i   图源:联影CDIC

这两项设计,以跨界创新思维大胆引入数码电子产品的先进技术,均配备了超大尺寸的“智感”触摸屏,通过两点触控、重力感应,配合直观的软件界面令操作更易上手。同时,一站式工作站集成了从患者登记、图像采集,浏览打印与图像确认,完成全部的临床医疗工作,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医疗质量与工作效率。而且还在业内首创将IML工艺引入医疗产品,在赋予按键高级的金属质感同时使其永久耐磨。

 图源:联影CDIC

“情感化设计”,是这两款产品获奖的重要亮点:uDR 580i的床体配备了环境光,在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的同时,便于技师在偏暗环境下识别脚踏开关。而且基于创造更安全、舒适、便捷的操作体验,设计师在按键设计和排布上花了很多心思,在研究医师操作习惯基础上,创造了可配合把手、仅用一个大拇指轻松完成所有操作、且能有效防止错误操作的新设计。

图源:联影CDIC

6年前,来自中国企业的好设计能够获得IF 等国际工业设计奖的产品设计类奖项还是凤毛麟角,因为评委们审核这类参评作品时不仅要看其解决使用问题的先进性、功能优化与外观特色等整体创新程度,还会苛刻地审视产品实物的制造工艺水平、细节品质。因此,仅有“好创意”但无“好品质”的产品是难于获奖的。

拿下IF 设计奖,在一些诸如家电、电子等消费类行业里,多被作为一种衡量设计师专业能力水平的证明,但在联影,却是实现一个跨越式成长、弯道超车发展战略的开始。联影于2011年3月创立时,已在医疗设备行业耕耘二十多年的联影董事长薛敏博士,就曾明确阐明了自己的发展思路。

他把联影的未来目标,锁定在成为高端医疗设备行业的世界级领导品牌。他对当时负责组建设计团队的俞晔珩提出的要求是:“做顶尖的、与众不同的设计,学习苹果,用设计驱动创新”。这预示着联影必须建立一种对好设计产品的细节、对塑造品牌的高品味持续的极致追求。

但联影的产品是ToB的,面对的是医疗机构或科研机构,不像苹果是ToC的,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把世界顶级品牌苹果作为榜样,并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在设计上,在传统创业教科书看来,是一种绝对不提倡的战略思维。而且对刚刚创业、资本尚不雄厚的联影来说,这是一着前途未卜的险棋,薛敏也背负上巨大的压力。但薛敏更看重的是这种“高举高打”策略可让联影走得更长远,能对开拓市场、品牌开局产生巨大的助益。

事实也的确如此。拿下IF奖,不仅让设计团队倍感兴奋,也提振了公司全体员工的士气。联影在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异军突起,呈现出一种高科技、高颜值、高品质的世界一流水平产品面貌,对中国乃至世界医疗设备行业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超预期”——一个中国企业完全能够做出“高级感”的产品,改变了市场对中国医疗设备“低质低价”的印象。

2014年2月末,俞晔珩带领联影设计创新中心(CDIC)团队赴德国慕尼黑,在登台接受颁奖时发表感言说:“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联影此次一举荣获两个IF奖项,代表中国高端医疗产业的自主创新已经正式向国际舞台发力。这份荣誉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更多兼具创新意识和人文关怀的设计助力民族高端医疗产业的崛起。这是一份使命,也是一份荣耀。”

继此之后,联影CDIC 持续释放出巨大的设计创造力,连续在2015年、2016年获得德国IF、红点9项产品设计奖,总计有横跨MI、MR、CT、DR四大产品线的11款产品获世界工业设计至高殊荣。而且,这也是联影同步完成PET-CT、MR、RT、CT、DR等全线高端医学影像和放疗设备核心技术攻坚的时期,多项技术填补国际或国内空白,核心技术的自研比例跃居行业全球第一,开创了一家中国企业以技术与设计双轮创新驱动方式引领高端医疗设备行业升级的新时代。

联影全部获奖产品   图源:联影CDIC

可喜的是,联影陆续推出的这些不仅技术国际领先、又频频获奖的好设计产品,倒逼同类型进口品牌出现了平均降幅高达30%左右的大幅降价。

更有意义的是,联影全线医疗设备高度统一的极简外观、银白配色的设计语言,为联影塑造出与众不同的鲜明品牌形象,在各大医疗健康博览会上,远远一眼就看出是联影品牌的产品。一家中国企业从0起步,仅用5年时间就构建出独有的品牌设计形象,这在行业中是前所未有的。

 

联影设计理念

联影能够实现设计创新的跨越式高速成长,有三个先决条件是极其重要的:时代机会、前瞻理念、决策者主导。在“时代机会”上,联影分别在“市场机会”、“创新机会”上踩准了品牌成长的发力点。

由市场机会看,2019年的权威研究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医疗设备与器械市场规模将达7000亿,其中影像诊断设备比例最高,达16%,即联影进入的是一个千亿级规模的高技术行业。而且伴随总规模达 2.3亿的年轻新中产阶层消费回归理性,注重个人体验,愿意为高端品质和优质服务付费,整个行业将由价格驱动、营销驱动向疗效驱动、体验驱动升级转型,成为行业以新思维、新模式创造更多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主流趋势。

由创新机会看,联影设计团队早在2012年组建时,就已在深入洞察、研究医疗设备与器械行业基础上清楚看到了一对值得深思的“不对称”存在:一是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与医疗行业内相对保守的设计创新发展不对称;二是不同行业内(如汽车行业与医疗行业)的设计创新发展速度、设计品质水平也极不对称——售价数百万、千万的医疗设备设计水平、工艺品质之粗糙与售价数十万的中高级汽车之精美完全不能比。

这两个不对称,预示着联影在高端医疗设备设计创新领域将有无限的发展潜力。而且跨界创新已愈发普遍,联影要做的,就是更开放地借鉴跨行业的设计实践,把先进的设计理念、材料、工艺、交互逻辑导入医疗设备产品设计,联影的产品一定会呈现突出的前瞻特性。

在联影首次获得两项IF 奖不久,俞晔珩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解读了联影的设计理念:

“自始至终,我们将联影独特的设计主张:Futurespective(前瞻)、Superiority(卓越)、Care(关爱)贯穿于联影全线产品的设计中。我们倡导科技、艺术、人文、轻量、精益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专注‘情感设计’,为生命科技赋予唯美的视觉享受和安心舒适的交互体验。”

CDIC 工作场景   图源:联影CDIC

之后,在高密度完成更多获奖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联影组建了“设计创新中心(Corporative Design Innovation Center, 简称CDIC)”,逐渐沉淀、生成了联影设计理念的两大支柱:情感化设计与时代精神。CDIC的工业设计负责人姚春江做了如下阐述:

我们认为,设计应以人为本,将高端医疗设备从“冰冷的工具”转变为具有情感的、人格化的互动者、对话者,用设计向受检者与操作者传递关爱、信任和尊重,是我们情感化设计的核心;此外,设计还应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并呼应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诉求,并最终以前瞻设计超越所处的时代。

联影高度强调情感化设计   视源:联影CDIC

首先,联影的所有产品整体看来都是简约的,因为我们认为好设计一定是极简的。极简不仅仅是一种外观风格,更是“简单、方便、好用”的操作与使用流程,是一种最流畅的使用体验。

其次,我们强调情感——看起来极简的产品在包括按键等所有跟医生、病患用户的接触点上都有足够的亲和力,让他们想去触摸它。而且,我们都知道“医患矛盾”在中国医院里是一个很严重的难题,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设计让用户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我们追求的是,从联影产品折射出来的时代精神是“体验至上”——推动高端医疗设备从“技术至上”向“体验至上”的新纪元全面升级。此外,我们预见时代对大型医疗设备发展的要求一定是向“小型化”、“精益化”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将在产品设计中有意识地推动整个系统设计、材料选择向“小型化”、“精益化”升级,引领行业的节能、环保发展趋势。

银白配的联影品牌设计形象    图源:联影CDIC

在谈到联影品牌的设计形象——以“银白配”为突出的视觉识别特色时,俞晔珩笑着解释说:

这远不只是一种颜色的选择,而是一种设计理念——去芜存菁、少即是多,已成为联影品牌独特的DNA。一个品牌的基因很大程度上由产品的设计语言决定。极简的几何线条、标志性的亚克力面板搭配银色边框,是自我们的两款DR产品获得IF 奖以来贯穿于联影全线产品的独特设计语言与视觉基因。

我们选择了以银、白两色作为全线产品主色调,今天看来确实是一个勇敢的决定。当时,市面上几乎所有大型医疗产品都是以蓝色、绿色、粉色、橙色等亮色、甚至斑马纹搭配产品主体的。你去专业展会走一圈,甚至有很强的“争奇斗艳”感觉。

但我们认为,好的产品首先必须是简洁的,不欺骗、不造作。造型极简、流程极简,是我们所倡导的极简主义,我们下决心要剔除医疗设备产品那些五颜六色的视觉杂音,为操作者与受检者营造一种纯净的感官体验。

当然,我们也面临过一些质疑。比如:如此大胆地背离主流,是否过于激进?广大用户是否接受?…… 但当联影的全线产品以强烈的“家族化”视觉基因现身的那一刻,我们释然了——那种单纯、干净的产品调性彰显出一种强大的张力,赋予产品应有的理性气质与“高级感”范儿,营造了安静、柔和的情感化体验氛围。

迄今为止,客户的评价都是非常积极正面的。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联影带动了这个行业审美的改变——以前的五颜六色现在已经消失了一多半。 这充分证明我们当年那个大胆的决定是正确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

 

倡导“贵族精神”的创始人

在BDDWATCH 倡导的“设计驱动型品牌”理念中,判断一家创业公司是否具备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 BDD品牌的先决条件,位居第一的,是公司是否有一位深具设计思维的董事长、CEO。因为打造设计驱动型品牌是企业的顶层战略,只有像苹果那样由乔布斯这样的决策者主导,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联影的董事长、CEO薛敏博士,正是这样一位中国企业家中少见的具有设计思维的决策主导者。

联影CEO 薛敏博士   图源:联影医疗

2014年1月,在联影获得 IF设计奖震撼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后,外界对薛敏有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一个品鉴者,以对产品质量与设计创新的独特品味与严苛标准,刷新世界对中国制造与中国设计的认知。

2014年6月18日,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参访联影后,用了三个“够品位”形容他对联影的印象:“我很早就听说过联影,今天真正走进联影,第一感觉就是够品位:产品设计够品位、企业管理够品位、制度流程够品位!” 万钢部长道出了所有来联影参访者的感受:从厂区到办公楼,从展厅陈列到每款产品,处处呈现出一种考究的简约精致,给人以崇尚设计、国际化品牌的强烈印象。

而且,这三个“够品位”也道出了联影的与众不同本质——很多中国企业对走“低质低价”路线、追求短期利益表现出一种 “屈服”,导致国产医疗设备“设计差、质量差、性能差、工艺差”的负面形象在整个行业根深蒂固。但联影拒不跟随这种 “主流”,执着于“高品质、高品位”这条贯穿公司发展的生命线。

作为一位科学家出身的企业家,薛敏在物理学、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与生产方面钻研极深,这是他做重大战略决策和技术决策的底气所在。他在由内至外遍览世界众多精良设计制造的科研设备、影像产品的机电构造、缆线排布,触摸各种关键技术细节的体验积累中,感悟到好设计产品的本质何在,品味到设计之美的魅力。

出任联影董事长兼CEO,让薛敏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推进公司高速成长并呈现自身兼备战略家、科学家和经营家的综合特质同时,让创业伙伴与员工逐步感受到他骨子里的“贵族精神”,以及由此养成联影创新文化的一种执着追求。

薛敏力主在联影内部要持续培养一种“贵族精神”,它不止于员工行为举止的浅层,而是一种渗入每个联影人血脉的企业文化。他举例说:看一家公司能不能成功,去公共洗手间看一下就知道。所以“贵族”之“贵”,在于对无所不在的完美细节追求,是一种深厚的文化素养与高雅的品行。而“精神”则是在所有细微之处克己、自律,是一种奉献和服务社会的担当意识。

薛敏博士极为关注所有的转角、接缝细节    图源:联影CDIC

因此,他要求联影的产品设计必须有优雅、时尚的外观和充满人情味的操作体验,不能向任何一条多余的线、一个不友好的拐角、一条不匀称的接缝妥协。他引导每个联影人都要践行这种精神。“物料摆放必须规整有序,车间必须一尘不染。”每次去生产线,他都习惯摸一下工人的操作台,如果发现灰尘,就严令整改,因为只有这样严要求,最终呈现在市场上的全线产品性能与质量才能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标准。

薛敏博士钻进孔径检查细节    图源:联影CDIC

这种对设计与品质毫不妥协的极致苛求,在2013年首台PET-MR样机评审中震撼了全场。那天,薛敏戴上白手套,弯腰钻进孔径中,仔细端详、用手抚摸每一处缝合、漆面、焊点。敏感的触觉让他发现了一块铜皮有不到3°的翘起——肉眼几乎不可能发现的瑕疵,立即指出这虽只有极低可能造成打火,产生伪影,但也必须杜绝!为此他亲手“枪毙”了这台质量至少不比其他国产品牌差的样机,让研发团队汗颜,以果断的决策彰显了联影自上而下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对于质量,不是满分,便是零分”

薛敏博士打开手机的电筒检查产品细节   图源:联影医疗

自此之后,每次新设计的样机评审他都会参加,戴着白手套去触摸各个细节,甚至会爬上梯子,出其不意地要求打开机柜门,打着手电审看机内所有的电缆,说电缆排布也要很讲究才行。后来联影成立美国团队时,用视频展示薛敏在评审现场如何检视电缆,传递联影品牌文化的一种表达—— 电缆文化(Cable culture)时,在场的美国员工大为感叹,没见过哪家公司这样做过。

 

跨界设计创新

今天的联影,已构建了包含 MI、MR、CT、DR、RT 等全产品线 60 款硬件、19款软件在内的完整高端医疗影像产品系统,达到了与国际比肩的程度,而且在部分性能指标上已有所超越。联影在医疗与科研机构的产品总装机量已超过9400台,覆盖24个国家和地区,薛敏在创立联影时勾勒的医疗设备生态系统蓝图已具雏形。

在高速发展的9年中,“创新至上”、“ 客户至上”始终被作为联影品牌的核心价值诉求,而“体验至上”则是CDIC 在公司核心价值框架下的一种专业主张,并将其作为跨界设计创新的导向,主动链接工程团队、市场团队,共同优化提升联影产品系统的用户体验。因为伴随公司产品线越来越丰富、技术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业务内容从ToB到ToC、从诊断到治疗等等一系列拓展,设计创新必须具有“主动跨界”的渗透力,才能够打通硬件、软件、内容与服务,创造完美的用户体验链。

跨界创新,要求必须把一些其他行业的新思维、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努力引入到相对封闭的医疗设备行业来。但因为涉及生命安全,这个行业则会特别谨慎,令跨界创新面临比其他领域更大的阻力。这些阻力一方面会来自于联影的工程师,另一方面就是用户,因为他们已形成固有的操作习惯,即使今天已有更好的新技术可以完全替代,他们也会本能地排斥。所以,CDIC 强调“体验至上”的情感化设计,比如导入一些诸如“隔空操作”的人机交互新方式、新技术,改善相对落后的使用方式会更易于被接受。

联影CDIC经过这些年的持续成长,成功刷新了公司对“统一设计创新中心”职能的认知。除了与硬件有关的“外观造型”、“CMF”这些传统设计师的“看家本事”之外,设计师们已全面“跨界”—— 把设计创新融入到一整套研发流程的每个节点,包括定义产品需求、系统需求、子系统需求、部件需求,然后再到部件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等等,形成一个完整闭环。

在今天的联影新产品项目研发中,CDIC必须从项目立项之前就参与,一直跟踪到产品开模、对第1批模具所有的外观瑕疵进行修改,然后到生产现场,确保供应商把“冻结”的设计成果100% 转换至量产,交付到客户手中。产品在医院装机投入使用后,设计师还要去医院对产品使用的反馈做调研…… 这种全流程的参与,就把看上去很大很虚的“情感化设计”落到了实处,不仅推动新产品的用户体验创新,还可由全系统层面去验证设计成效。

所以,CDIC现在已经是联影更前瞻的新产品概念驱动者。而在联影早期,一项新产品研发的主导者都是硬件工程师或软件工程师,由设计师来推动产品听起来似乎一点都不靠谱。但在一个个获奖的成功产品中,设计师们以跨界设计创新思维去寻找相关新技术,导入新项目设计方案,成为落地新产品的突出亮点,让公司上下都意识到,让设计师参与到导入新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更彻底的创新方案,可行性更高。

有企业实践经历的人都知道,一旦把设计创新嵌入至产品研发全流程的各个节点,必然会因设计团队与技术团队思维方式不同而产生认知观点的矛盾,这在所有行业内都很正常。对这种基于不同专业立场的观点争执,联影的设计师通过主动跟工程师有效沟通,在“探底”技术的极限边界基础上,启发对方除了站在工程师角度思考技术问题外,还要站在用户角度、从体验角度、美学角度做更多的思考。

在跨界设计创新的推进过程中,必然要延伸至供应链系统的构建。比如在规划未来产品时候,CDIC会像高铁、轨道交通产业学习,更倾向导入使用更环保、工艺品质更好、成本更低、耐用性更高的新材料。而跟进供应链,令CDIC需要做的事情特别多,对设计师的知识架构、整合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抗疫一线的联影

BDDWATCH关注联影,始于2019年初,调研团队赴上海做深度访谈在11月中旬,完成初稿则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的1月底。虽然这场重大疫情令本文发稿受阻,却也让我们见证了作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行业的排头兵,联影迅即行动、冲上抗疫一线的品牌力量。

联影的抗疫海报    图源:联影医疗

1月20日,在钟南山院士发出 “它肯定是有人传人的” 信息的前一天,联影已预判到大疫情袭来后必须勇敢担当的品牌责任,为全面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紧急成立了“全国健康安全应急指挥小组”,职责覆盖了公司研发、生产、售后、临床培训及武汉各分公司、子公司,要求所有部门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确保已安装设备的正常运转,并将急用设备第一时间加急派送到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与此同时,公司总部发出“勇士征集令”,在全公司迅速集结了数百位联影勇士志愿前往疫情前线。

迅猛而至的大疫情,令全国CT、DR等关键影像设备全面“告急”。联影CEO薛敏博士第一时间组织联影集团与股东,先后共同捐助价值1.1亿元设备、服务及防护用品支援全国抗疫。其中,首批向武汉捐赠的价值1000万元的医疗设备与防护用品于两日后到达。之后联影又携手股东为武汉“方舱医院”捐赠价值5000万元的CT设备及相关服务。接下来,联影与股东还将共同向疫情严重的河南捐赠价值5000万元的CT设备及相关服务。

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地区,整个疫情期间,全国紧急驰援湖北的CT设备中,三分之一来自联影。武汉超过一半方舱医院使用联影方舱CT。在全国其他地区的一线医院,数百台联影CT、DR设备也正在作为诊断新冠肺炎的主力军,与前线医护人员齐心抗疫。2台移动DR与联影工程师最先抵达武汉市肺科医院,立刻投入安装调试。这款搭载可视化曝光功能的设备,可远程实时监控患者情况,实现10m安全范围内的隔室遥控曝光,减少医患接触传染,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首批抵达武汉的2台DR产品    图源:联影医疗

在至1月22日的48小时内,联影已向全国发出近30台搭载可视化曝光功能的数字化移动DR和近20台低剂量CT,至2月1日,发出的设备已超过100多台。与此同时,联影各部门的勇士们奔走在全国各省市疫情前线:销售人员现场了解医院最迫切的需求并迅即给出解决方案,工程师们为医院提供最高效的装机、调试与应急保障服务,培训团队在装机后第一时间指导医院技术人员迅速上手使用。

联影销售人员在武汉医院调研一线需求   图源:联影医疗

 而在全球瞩目、5千万热心的 “云监工” 监督下的火神山方舱医院,1月30日一条短短几分钟的直播画面,呈现了一组印有联影LOGO的集装箱从大卡车上被吊进墙高仅有一米多、尚未完工的“火神山” 的场景,创下了一个医院建造史上前所未有的记录:首次在医院尚未封顶时即有大型高端医疗设备进驻。

吊装进入在建中的火神山方舱医院的联影高端CT    图源:联影医疗

集装箱里装载的,正是联影捐助并从上海火速发来的三台高端CT。为了驰援这项十万火急的“战疫工程”,联影应急指挥小组专门加码人力物力组建了“特别项目组”,并按照2月1日交付的 “死命令”倒推时间,以前所未有的生产、物流高效率提前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

联影抗疫全纪录     视源:联影CDIC

联影作为一个全球化品牌,在高效打完本土抗疫的“上半场”之后,又马不停蹄转入飞援全球抗疫的“下半场”——4月7日,全美第一台为新冠疫情专设的24小时全天候车载CT——联影车载智能CT,驶进了纽约“核心疫区”布鲁克林区最大医院——迈蒙尼德斯医疗中心(Maimonides Medical Center)投入使用。该中心的执行副总裁兼COO、联影美国子公司的营销CEO 都对这台设备的及时到位与高效使用率给予了真诚感谢与赞扬。

飞援纽约迈蒙尼德斯医疗中心的联影车载智能CT    图源:联影医疗

 这台车载智能CT充分呈现了联影应急创新的强大能力,它被安装在标准的20英尺集装箱内,支持灵活场地安置与转移,可为新冠患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影像检查;搭载高端硬件平台,凭借超薄层厚与高清成像矩阵,助力医生识别微小病灶,甄别疑似患者;此外,其高效工作流还可为呼吸困难的患者提供快速的扫描体验。而且,它可以独立遮篷通道与医院相连“驻守”在院外,避免了交叉感染,有效缓解了患者就诊时的心理压力。

独立通道与医院相连的联影车载智能CT    图源:联影医疗

 

面向未来的联影

面向未来,联影正以集团化格局全面升级公司组织架构,致力于打造一个智能化医疗产品及服务生态的集群:组建联影中央研究院,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开展前瞻研究;在人工智能、第三方精准医疗诊断中心、医疗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医疗芯片等领域分别成立子公司展开技术攻坚。

而与高技术驱动力同步成长的联影设计创新驱动力,在此更为广阔的拓展中必将释放更大的能量。

 

结语

高端医疗影像设备,是一个科技门槛极高、专业垂直度极强的领域。联影从成立之初即清晰规划了战略布局,以高技术X高设计双轮驱动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中国装备产业中极为罕见的成功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标杆价值。

董事长薛敏博士高度认同设计创新的重要价值并寄予厚望,对自主设计团队建设、设计品质标准、品牌调性与企业文化塑造提出了极高要求,并主导了所有落实与推进过程,有力证明了在创建设计驱动型品牌过程中,一个深谙设计思维本质的董事长、 CEO 具有最核心的领导力。

 

(END)

 

童慧明
tonghuiming@bddwat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