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驱动品牌——多走路,鞋界宜家
BDD Case 第27案
最近,朋友圈被一个低调的品牌——多走路(DUOZOULU)刷屏了。
2018年11月初,从东京传来喜讯——多走路设计团队获得2018年日本G-Mark设计大奖。这是继2016年、2017年连续获奖后,多走路设计团队第三度获得评委专家的肯定和嘉奖。
其实,在2015年12月02日品牌正式创立的短短三年时间里,多走路已陆续斩获了包括德国红点奖、IF国际设计奖、日本G-Mark设计奖、台湾金点设计奖等多个世界顶级产品设计大赛的奖项,可谓圆满完成了设计大满贯。
走路团队在2018年日本G-Mark设计大赛的颁奖现场
历次获奖证书
多走路SMART系列
多走路SMART MOVELINE W-1
多走路 SMART DOT F-2
多走路 SMART POLYHEDRON BIRD-2
如果说国际顶级赛事上的奖项,仅能证明这是好设计、并不一定就是好产品的话,那么另外一些数据可能会令观察者更加吃惊:多走路2016年10月份才开出第一家线下店,截止2018年10月,两年内多走路已有400多家门店、遍布全国90多个城市!甚至炙手可热到同一天8家线下零售店在全国不同城市同时开业。今年7月,多走路河北邯郸广平规划占地600亩年产5000万双的全产业链智能制造基地已开始试产……
可见,无论是设计创新、产品研发,还是供应链打造、市场运营与拓展,多走路的表现都堪称 “实现了设计与商业完美平衡” 的典范。
品牌是如何诞生的?如何成为鞋类行业的黑马?科技与设计如何影响品牌?带着这些问题,BDDWATCH 团队从多方面深度研究了多走路这个“走路鞋”品牌。
体验——极致舒适,云行走
舒适,大概应该是一双鞋的基本素养,也是每一个鞋类品牌对自家产品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多走路的鞋,不仅真正做到了舒适,而且通过科技和设计的力量把舒适感做到了极致。
早在多走路创立几年前,一款由德国巴斯夫公司研发生产、仅应用于制造冲浪板的新材料,因其超轻、高弹、止滑、耐磨等属性进入了品牌创始人佟杰的视野。他意识到如果能解决这种材料在发泡成型过程中比例不易控制的问题,将是一款完美的鞋底材料。
2013年,佟杰与另外两名合伙人一起组建了月步材料实验室,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专注于材料研发,这个实验室成为后来的专利产品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TM 高分子材料技术诞生的摇篮。
这个复杂的化学名称记不住没关系,只需要记住这个专利技术带来的体验——致轻鞋底(单只)只有30g重。不但轻,高弹材料和减震的结构设计,创造出最佳回弹空间,足以解决长距离行走带来的足部疲乏感。科学的底纹结构中注入了超轻量止滑配方,超过300万次的地面摩擦压力测试,增强抓地力,带来稳固的行走平衡。超轻、高弹、止滑,让用户真正体验到什么是“云行走”。
多走路基本款,鞋底的设计已经非常丰富,每一个鞋底就像是一个汽车底盘。上图为多走路DUOZOULU SDZ-4。
不止是鞋底,多走路同时着力于鞋面技术和设计的创新。自2012年Nike革命性地推出飞织鞋面,并逐渐在多款鞋子上使用之后Adidas也推出了飞织鞋产品。但是Nike与Adidas等运动品牌很多都是将飞织作为布料使用,只是传统材料的替代品。主要利用了飞织材料的透气性,产品也仅在高端产品线使用,多走路在深度研究飞织技术后,觉得这是一次新品类的机遇,将创造出完全无痕、极度舒适的鞋面。自此,飞织一词开始深入人心,成为继布、革、皮等传统鞋面材料的另一大系统。
多走路率先将飞织技术引入走路鞋品类,与运动鞋相比织得更薄、更轻、更加精准地贴合脚部。利用高弹丝、低弹丝穿插飞织,进行织法创新,并且根据不同脚面高低用不同的织法,设计了更加适合亚洲人的鞋面结构,3D飞织一体成型。大大减少鞋面生产工序,节省九成传统鞋面的针车工序,所以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鞋面,而是整个供应链。
设计——极致简约,多场景穿搭
多走路,无logo、无装饰、极致简约。从台前到幕后、从办公室到健身房、从商务接待到日常休闲,多走路的经典简约能与各类服装百搭。时尚的民主化,是设计所有人都能掌控的风格,但每个人都能穿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在这次访谈的前两天,笔者刚刚从伦敦设计周返回广州。在伦敦的十多天行程中,虽然我带了三双鞋,但由于每天辗转于不同展览现场、商业街区,平均每天运动步数超过20000+、同时需要出入不同的场合,最终,穿得最多的还是这双多走路,它几乎能搭配所有服饰并且方便收纳。
穿着多走路Smart Dot F-2旅行的笔者。分别在Westminster Abbey、Hyde Park和Tate Modern。
新终端体验重新定义零售空间
多走路作为一个全新的本土品牌,从第一站上海开始,其400多家门店已遍布全国90个城市,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等区域和全国其他重点城市,而且与国内各大商业地产实现了战略合作。能够入驻诸多商业中心最佳位置并得到用户的口口相传,一方面,是产品给了用户极致舒适的穿着感;另一方面,其简约的终端零售空间也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多走路零售终端和传统鞋店的陈列方式截然不同。旗舰店近1000平米的开放式购物空间,采用的是单款鞋品、全码陈列的全新模式,产品一目了然。用户可以轻松查找及试穿,店员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才出现,整个空间给人以非常有活力、无压力的购物体验。同时,鞋子不备鞋盒,只有无纺布提袋,试穿合适就可以拎袋即走。对用户来说,简化、加速交易流程,购物更轻松;对多走路来说,减少繁复的包装,将更多的利益反馈给消费者才是最终的目标。
多走路线下门店
组织架构——设计不是单一部门
多走路的三位创始人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职场经验,他们都具有相当完备的专业技能,同时对科技和设计的创新充满热情。
CEO佟杰是一名跨界设计师,产品体验设计、供应链设计、商业设计,而在商业逻辑中,核心在于产品的逻辑。他对日常生活中的产品有一种超乎常人的敏锐度与洞察力,总能够站在独特视角思考产品,对产品体验设计有着极致的追求。
首席运营官COO陈仕斌是个 80 后,大学所学专业是工业设计,本科在校期间就折腾了一个小工作室,跟朋友一起实践对于设计的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思维活跃又精力充沛。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对接购物中心,负责商业运营。
设计合伙人陈亮,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主职是艺术家(开玩笑啦,采访时他一直在做手工木雕,雕了一柜子的mini木质兵器),一直专注于品牌战略。
三个创始人的合作始于2013年底,最初的合作始于一种敏感和混沌。陈亮说:“仕斌和我当时在一家设计公司做品牌服务,客户主要是银行、证券公司,做得挺腻歪的了。忽然有了佟总这么一个新品类的Idea,我们都很兴奋,于是分别从市场、品牌的角度来聊这件事情,越聊越投机,很自然的就想在一起合作做一些事情。”
“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单一部门,而必须具有跨行业的能力”。这也成为多走路组织架构的重要理念。随着企业的成长,把具有设计背景的核心人员放到诸如供应链管理、仓储物流、零售运营等各个部门,用设计的思维和视角去理解和学习管理、制造、工程、销售、渠道、运营等一系列的过程,既可以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产品体验,更能令商业获得成功。
未来将在日本建立研发中心和智能化工厂,加速全球化布局,分别开启日本、东南亚、欧洲和美国市场,并在美国开设设计中心。
科技是左脚,设计是右脚。多走路,未来可期!
扫码关注多走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