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办公:新常态的挑战与机遇

云办公:新常态的挑战与机遇

 BDD News 

文章来源:林点一刻 公众号

 

一. 定义

“远程办公”这个概念存在许多不同形式的表达,比如远程工作(telework、remote work、distance work)、分散式工作(distributed work)、虚拟工作(virtual work)、弹性工作(flexible work)等等。不难看出,这些表达形式都相当简单直白,反映出在远程办公开始萌芽的早期,当时的先行者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将在短短几十年间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和产业。

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远程办公这个概念其实存在几个不同侧重点。

  • 远程工作强调的是允许一部分的工作时间无需在公司办公室环境下的工作模式;
  • 分散式工作强调的是跨地域方式借助网络开展工作,比如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 弹性工作强调的是工作时间和形式上的灵活性,允许在传统时间段和传统空间之外工作。

在互联网和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远程办公的形态已经与最初萌芽时的发想有了巨大的变化。电话和邮件不再是应对“远程”问题时的关键因素,围绕云的各种服务才是。因此,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将远程办公的概念升级为“云办公”,并提供一个适合的定义。

云 办 公

组织中的成员以云端为平台,利用云端的各项SaaS服务通过具备联网及计算能力的设备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或协同开展工作,从而达成工作目的的一种工作方式。

二. 历史

如果我们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思考今天的云办公方式,我们就会发现工作与生活混杂的方式其实更符合人性。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渔猎或采摘野果获得每日生存所需的食物,这些日常活动既是工作,又是生活,完全不可分割。等到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男耕女织的家庭分工模式虽然开始出现与住所分离的耕作场所,但这些场所往往就在住所的周边。工作与生活的彻底分离,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商业区与居民区的深化而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回归工作与生活相融合的模式并不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而是人类在文明进化旅程中的一次螺旋式的上升。

最早为这一概念给出名称的人是美国的火箭专家杰克·尼尔斯(Jack Nilles)。1973年10月,全球爆发石油危机,导致油价暴涨。杰克当时以远程异地的方式参与美国国家航天局的一个复杂的通讯系统的工作。于是他在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工作时创造了“远程办公”(telecommuting)这个词,提倡减少通勤而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远程工作。从此,远程办公成为一个被谈论、被研究、被实践、被发展的领域。杰克也因此被称为远程办公之父。

对远程办公的早期理解主要聚焦在对通勤的影响。1979年9月2日的华盛顿邮报在一篇题为《居家办公能够节约汽油》的文章里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那些每个工作日都需要到公司上班的人中间,有十分之一的人可以改为每周一到两天居家办公,那么将减少4%的交通出行量。相比当时美国3%-5%的石油供需缺口,居家办公显然可以极大缓解汽油供应不足的问题。这篇文章还指出科技的发展将让人们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小型设备进行居家办公,同时产业结构的转变也让从事信息工作的人数占比越来越高,也就更能够不依赖于固定的集中式工作环境。既不影响工作,又能省钱,还会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远程办公迅速成为大众的美好愿景。

进入80年代,美国的一些巨头企业开始尝试在内部引入远程办公模式。例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开始给一些员工配备远程终端允许他们在家工作。远程办公从概念萌芽期开始转入概念普及期。1992年,美国政府启动了机构间远程办公试点项目。两年后,9月20日被定为“雇员远程工作日”。1996年,美国国家远程工作倡议被提出,在政府内部鼓励更多地开展远程办公。2004年,美国议会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在政府内推行远程办公。在政府的持续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也开始陆续将远程办公作为企业政策加以推行,从而真正带动远程办公脱离简单的居家概念而走上云办公的技术成长之路。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促进了美国科技企业的全球化进程。跨国企业面对的不再是简单的通勤问题,而是如何有效配置内外部资源,有效开展业务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首当其冲的便是解决这些跨国企业的跨地域会议需求。1996年,华人企业家朱敏和印度人苏布拉共同创立了Webex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能力和首创的SaaS(软件即服务)商业模式为企业客户提供优质的网络视频会议服务。经过短短4年,Webex便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迅速成为网络视频会议的标杆。2007年,占据超过6成市场份额的Webex被思科公司以32亿美金的高价收购。Webex的成功,吸引了许多公司加入到网络视频会议的市场争夺战中。尽管Webex在之后十多年中渐渐衰落,但在某种意义上这恰恰反映出云办公中的会议需求在今天无论是在基础设施还是在技术方案层面都已经趋于成熟。下图总结了云办公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三. 市场

网络视频会议只是云办公的一个场景。下面这张图展示了云办公整个产业链的基本情况。上游是由互联网、数据中心、计算中心、终端等等的底层架构及硬件构成的用以支撑整个产业的基础。中间则是围绕云办公的各个细分场景而提供的应用服务,例如视频会议、项目管理、文档协作、云存储等等。而下游则是根据客户的具体业务和具体需求而进行的定制化部署及管理。不同的服务商和供应商各自占据这个产业链的某个位置,与其他服务商和供应商一起保障各项应用得以顺畅地为用户服务。

如果深入到企业内部,也会发现企业对于云办公的需求不是局限于某一两个场景,而是全方位全场景的。不同职能部门和不同的成员在具体需求上会存在差异,但从企业运转的角度来看,单一场景的服务支持不足以保障企业的成功。为企业提供一揽子全面、灵活、安全、可靠的云办公方案,正是今天云办公产业需要积极应对和完善的方向。

软件即服务模式对于云办公服务的快速普及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SaaS模式,服务提供商可以很方便地为中小企业搭建服务所需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硬件平台,并且还能为客户提供持续的系统维护及支持。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意味着只需要不太高的成本就可以享用到十分完备的信息系统,大幅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从效果上说这和企业自建一套系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却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

在SaaS模式下,云办公服务商在面向客户时,按需订阅而不是按许可证(license)收费便成为最为自然的方式。但是,业务复杂的大客户往往会有超出通用层面的特别需求,使得云办公服务商需要为这些大客户提供定制服务。订阅模式和定制模式无疑是云办公的两个最主要的定价模式。随着政府的推动、Webex的示范和SaaS模式的普及,众多的小服务商也纷纷加入到云办公市场中来。与聚焦较大型的企业客户不同的是,一些新进入的服务商选择专注于小微企业,开始将互联网企业中非常普遍的免费模式应用在云办公服务中,通过增值服务实现盈利,进一步降低了云办公服务的获取门槛。于是,从创业团队到巨型跨国企业,都可以通过SaaS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商和服务模式。

在云办公服务市场,有三个主要的应用场景。它们分别是任务管理、远程沟通和协同工作。任务管理场景包括常见的待办清单维护、任务分发与审核、项目资源管理等。Teambition、Trello、Worktile等工具在这一场景的支持方面已经获得相当不错的口碑。远程沟通场景包括即时通讯、音视频会议和文件传送等,包括Webex、Zoom、腾讯会议等工具如今正积极争抢这块市场。协同工作场景包括信息、云盘存储、多人在线协作等需求,也已经存在腾讯文档、石墨文档、百度云等诸多工具。

面对云办公日益增长的需求,一些企业在探索中也开始意识到将三个主要场景作为一揽子综合方案的市场机会。Slack在2013年启动时是作为解决内部需要而加以开发的一个沟通工具,但在推进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需求,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云办公SaaS服务,拥有超过6百万日活用户。微软在2017年发布的Teams最初针对的是教育市场,但经过3年的市场探索后逐渐将重心转向会议和办公场景。2020年微软进一步将Teams作为增值服务和Microsoft 365进行捆绑,将Slack定位为竞争产品。微软Teams现在已经拥有超过4千万日活用户。

与海外市场类似,国内的云办公市场也不乏针对三个主要场景以及寻求提供综合方案的企业。其中,阿里巴巴的钉钉这两年可谓是来势汹汹。其前身为阿里巴巴在2013年发布的社交工具“来往”。可惜阿里巴巴从上至下使尽浑身解数,来往始终无法在社交市场中立住脚跟。于是,在2014年底,钉钉正式发布1.0版本,主打中小企业的内部沟通需求。此后,又陆续上线云盘、协同、智能、文档等一系列办公相关组件,一步步走上综合型云办公解决方案的道路。依托阿里自身的生态,钉钉迅速成为阿里体系中小商家的选择,并开始向体系外市场渗透。BAT三巨头的另外两家也没有错过云办公市场的机会,百度网盘在云存储市场是毫无争议的带头大哥,而腾讯会议则在视频会议市场一马当先。此外,以黑马姿态快速崛起而令BAT三家都不敢小觑的字节跳动也加入战局,和Slack一样将内部使用的工具对外发布,于2019年推出了飞书。尽管国内外市场都不乏云办公服务的供应商,但相较于国外起步早,几家独大的局面,国内明显还处于群雄争霸的混战局面。各个细分市场都有众多的产品在一较高下,数十个产品纷纷嚷嚷。

国内的云办公市场和云计算市场紧密相关。云计算第一阶段的探索期是从2009年到2014年的六年,云计算产业一方面借鉴国外经验,一方面受限于国内的政策和经济环境,虽有发展却未成气候。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在引爆电商的同时也让云办公的概念首次进入国人视野。2007年,宝洁中国推出允许员工每周可以任选一天在家办公,成为一大关注焦点。但这一阶段的办公方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软件上,云办公的需求刚刚萌芽。第二阶段的启动期是从2015年到2020年的六年。这个时期国内的云生态政策开始向好,政府在十八大上明确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云办公产业开始蓬勃发生,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景象。钉钉、飞书这些移动办公工具开始替代传统的PC端软件。我国云办公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刚过20亿元人民币一举增长到2019年的超过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8.5%。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云计算进入下一个阶段的高速发展期,云办公市场也将迎来井喷式的爆发。201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云办公的人口渗透率仅有0.6%,远低于英国的12.8%和美国18.9%的水平,未开发的云办公市场十分巨大。随着2020年非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云办公成为几乎所有企业的必然之选,2020年新春复工期间,中国有超过1800万家企业采用了云办公模式开展工作。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开始疯狂加码云办公概念。渗透率因此出现一个急速提升。仅2020年2月10日一天,日新增人数就高达475万人。

 

四. 挑战

云办公市场的急速兴起,也让现阶段仍存留的挑战暴露得一览无余。2020年2月3日,超过1千万家企业在钉钉平台上开始复工。上午9点正是各个企业早会高峰时间段,钉钉一时间难以承接如此巨大的并发,系统面临崩溃。不仅是钉钉,华为、腾讯的类似产品也同样出现无响应或崩溃的情况。云办公的平台稳定性问题无疑是云办公体验的基础之基础。不能保持连接的畅通,一切服务和体验都是空的。

作为面向企业的服务,数据安全是每一个企业的CTO(首席技术官)或CIO(首席信息官)在选择第三方服务时必然要评估的一个因素。在传统的办公环境下,企业的重要数据全部都保存在内网中,通过隔绝外网的访问来避免遭受攻击和损失。但云办公使得企业数据需要保持更大程度的开放,才能满足和支持员工正常开展工作。同时,数据在流经第三方云办公平台时也面临潜在的泄露风险。在2020年第一季度呈现爆发式增长的美国云会议平台Zoom就因为曝出安全漏洞而使得其股价在盘前狂跌16%。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和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等企业则明令禁止员工使用Zoom来避免自身的数据风险和安全隐患。让CTO和CIO们睡个安稳觉,比让员工用得舒坦显然要更重要一些。

在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之外,用户端五花八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也让云办公的体验难以得到保障。根据草莓派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用户接入云办公平台所使用的硬件条件是影响整体体验的最主要因素。硬件的兼容性,和在兼容基础上的面向低配置硬件的优化,也是云办公服务必须要面对的技术挑战。

抛开技术角度的挑战不说,云办公还有个一直为人所诟病的工作效率问题。在一项调查中,超过4成的高管认为在家办公弊大于利。《金融时报》就曾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你可以选择在家上班,但别以为它是天堂。“曾经作为远程办公倡导者的IBM公司在经历了连续20个季度的收入下滑之后,于2017年取消了这项政策,要求员工回到办公室工作。雅虎、惠普、英特尔等知名企业都经历过减少或取消远程工作机会的抉择时刻。扎堆干活更能激发员工的拼搏精神,提升凝聚力和沟通意识,已经成为高管们在遭遇企业困境时的普遍共识。这虽然不是云办公服务商能够解决的问题,但云办公模式下管理机制的缺失无疑对于云办公市场的拓展是个极其现实的阻力。

五. 趋势

随着云办公概念逐步为人所熟悉,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的逐步到位,政策性支持的逐步完善,云办公市场即将步入高速发展期。云办公市场将出现以下九大趋势。

趋势#1

2020年非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几乎所有企业和机构都不得不通过在线方式开展工作。在这个不可抗力的推动下,原本对云办公还心存疑虑的企业也积极拥抱以近乎零门槛方式开放给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各项云办公服务。同时,疫情时期对经济的冲击迫使各个企业都积极寻找降本增效的途径来减少对自身的冲击。对云办公服务的尝鲜和在日常业务中的真实感受必然会让企业意识到云办公带来的益处,并将在疫情过后继续沿用。但是,云办公的诸多挑战也会被企业所注意到,完全向云办公迁移在短时间内并不现实。线上和线下两种办公方式将会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形成混合办公模式。

今后企业将会把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适合云办公和不适合云办公两大类,就类似于现在很多职位的说明中会标注是否需要出差以及出差将占工时的比例情况。应聘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工作。企业通过混合云办公方式和在固定场所集体办公两种方式来达到既能减少在办公空间上的花费的成本,又能在需要的时候具有传统聚集方式的工作效率。

云办公将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企业将普遍开启混合办公模式

趋势#2

云办公市场的扩张必然需要应对技术和应用上的挑战。系统在稳定性和兼容性方面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客户都非常重要。5G现在已经开始部署落地,不仅将使得移动带宽获得增强,从而更好地支持通过移动网络接入云办公服务的硬件,而且将更好地支持大规模通讯,提供更加可靠和低延迟的信号传送,这对于高并发下的系统稳定性,尤其是多方视频会议场景将带来巨大的体验提升。同时,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也将推动物联网应用进一步丰富,针对云办公的移动设备也将更为丰富,设备的兼容性和协同能力将获得跃升。5G和物联网的发展将带动云办公生态中基础层和应用层的投入,加速相关技术的成熟。

云办公进入技术成熟期,生态中的基础层和应用层将加速获得完善

趋势#3

缺乏标准的企业端服务是难以形成巨量市场规模的。因此,技术和市场的成熟又将倒逼云办公产品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市场的准入门槛、不同细分场景的核心指标及标准、企业对于云办公模式的界定、福利及保障等等,都有望在市场的扩张中获得云服务供应商、企业客户和政府三方的主动关注和完善。

产业标准与政策法规将在政府、供应商、客户三分协作下加速完善

趋势#4

现今,云办公依然以居家形式为主。尽管无需在企业的办公室里工作,但形式上的改变更接近于把办公室搬回家。对网络连接稳定性的依赖和对工作所需软硬件环境的依赖,都使得今天云办公的主要场景是在家里。伴随着5G和物联网的发展,云办公将不再受限于家中,人们可以进行工作的物理边界将更为灵活,实现真正的移动办公。

进入市场繁荣期后,移动办公将成为新流行和新文化

趋势#5

云办公在现阶段的主要模式是以PC时代的硬件环境解决居家办公的需求。但随着移动办公新场景的开启,PC时代的硬件显然无法良好适应移动办公的需求。因此,市场必然会出现一批围绕移动办公的硬件创新。虽然现在的轻薄笔记本已经具备相当出色的便携性和不错的性能,但移动办公不只是简单处理文档,还需要更出色的会议能力与协作能力。一部电脑和一部手机并不构成真正的移动办公方案。云办公的配套硬件将有可能创造一个新的产品品类。

针对移动办公场景的硬件创新将开辟一个全新的产品品类

趋势#6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计算的硬件成本非常高昂,不可能允许一个用户拥有一台计算机。因此,那个时代就出现了一种共享主机的模式:由中央计算机来提供全部计算能力,而让每个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与中央计算机相连,把计算需求发送到中央计算机上进行计算,然后把结果返回到终端上。随着计算机硬件成本的快速下降和计算能力的快速提升,一个用户一台电脑成为现实。而互联网的连接质量无法为完全依赖于连接的终端模式提供足够快的双向信息交互和足够可靠的信息传递。因此,今天我们在绝大部分时候使用的都是具备完整独立计算能力的计算机,可以离线进行工作。

然而,随着5G的成熟,网络连接的可靠性与延迟都不再是体验的主要顾虑。因此,以云服务为核心的终端模式又将重新回归。这才是SaaS模式的核心,可以在不影响服务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数据和隐私,并且非常有利于团队协作。云办公服务商将会把各项服务放在云端供用户使用。今天比较成熟的是文档类服务,如石墨文档。随之而来的是用户终端的瘦身,从而可以更加便携,更加灵活。和硬件创新相对应的,是在软件上的创新。融合跨厂商跨服务的云桌面将会成为电脑新桌面。

云桌面将取代传统桌面,成为云服务的 “控制面板”

趋势#7

在国外的SaaS市场,订阅模式是非常普遍的收费模式。微软的Office工具、Adobe的创意工具都是采用的订阅模式。但是,中国工具软件市场对于订阅模式的接受度并不高。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刚进入互联网时代时,从企业到个人都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有强烈的不付费或是一次性买断使用权的软件消费观念。另一方面是中国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而价格战往往是竞争的主要手段,常常会以免费作为手段从竞争对手那里吸引用户。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在中国市场,订阅模式既在观念上不受欢迎,又在竞争上不占优势。所以,尽管国际巨头都采用的是订阅模式,中国本土的供应商却更可能采用增值服务基础上的订阅模式:免费提供满足基础需求的服务,但对于增值服务部分以订阅模式进行收费。

增值服务基础上的订阅模式将是国内云办公服务供应商的主要计价模式

趋势#8

尽管云办公市场潜力巨大,但对于基础设施、技术能力和实施能力的要求很高。大中型企业的业务需求复杂。它们在采购云办公服务时,必然会将供应商口碑、系统稳定性、功能完备性、售后服务等作为重要指标来考量。这就意味着,成规模的、能够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具备软硬件技术实力的服务供应商将成为大中型企业的首选。这也正是美国市场正在发生的情况。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在选择云办公服务时,本土客户将优先选择本土的供应商。这就为本土巨头在云办公市场的崛起创造了契机。我们认为,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将成为国内云办公服务三巨头。

华为、腾讯和阿里巴巴将成为国内云办公服务三巨头

趋势#9

云办公服务的基础建设将由以上三个巨头携手推动。它们将构建起云办公生态中的“操作系统”,为应用层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基础平台架构。在这个云办公操作系统上,将汇聚大量的中小供应商,开发大量的细分应用来满足办公场景下的各种细分需求。因此,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云办公生态中的角色定位出现分化。大企业承担平台角色并提供一些通用的核心业务支持,例如会议。而中小企业承担功能性角色,按照平台的规范提供丰富、多元、细分的功能性服务,让企业客户可以在大企业的服务基础上根据自身需要加以灵活组合定制。

中小供应商将在巨头建立的游戏规则下争夺应用层市场

六. 创新机遇

云办公产业作为未来5年即将爆发的产业,在面对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必然存在许多机遇。根据前面对于趋势的分析,可以将创新大致分为平台创新、硬件创新和服务创新三个方向。

平台创新的核心是对一些关键服务从平台的底层架构中提供支持。可以预见的是,这些关键的支持框架将包括以下内容。

  • 安全管理:重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时提供加密和保护的支持框架。
  • 权限管理:针对不同用户设定不同的数据访问及功能使用权限的支持框架。
  • 隐私管理:在各种环境下对用户自身和周边无关人等的隐私保护框架。
  • 知识管理:为企业有效组织、收集和管理内部知识提供的支持框架。
  • 会议管理:为不同形式的会议提供会前、会中和会后的支持框架。
  • 语言管理:为各种语言提供识别、翻译、合成、字幕等支持框架。
  • 协作管理:为团队在创作、编辑、设计、开发等方面的协作提供支持框架。
  • 分屏管理:为不同数量的多屏幕显示提供内容组织与呈现的支持框架。
  • 附件管理:为可穿戴设备的接入与管理提供支持框架。

通过这些框架所提供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基础能力,企业客户可以方便地在这些方面按照自己的规则和配置进行管理。每一个具体的框架本身,以及在平台架构中整合这些框架都离不开技术上的创新。任何一个想在云办公“操作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都必须在平台创新中贡献力量。

在硬件创新角度,居家办公和移动办公由于场景的不同将形成不同的硬件方案。目前居家办公时使用的设备要么过于简单(如一台笔记本电脑),要么过于纷杂(如一个台式机、一个外置摄像头、一个话筒、一台打印机等)。简单方式仅解决办公中的个人生产力问题,并不解决办公中的集体生产力问题。边开会讨论边处理相关的本地文档和在线的团队文档的场景,对于笔记本电脑有限的屏幕空间和硬件条件而言可谓是勉力为之。而纷杂方式要求用户对于各样设备具备超出常人的了解,否则难以完成这些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和故障处置。同时,纷杂方式还会导致对家居空间从美感到功能性的破坏。因而,新的居家办公硬件将会以一体机、壁挂大屏或投影为核心重新进行构建。一体机、壁挂大屏与投影仪的设计,以及与它们配套使用的配件,都会作为整体进行设计,让设置更简单,使用更简单,外观更和谐。

与此相似,今天的移动办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办公,而是在办公室和家之外的地方以最低要求对付着处理一下工作。因此,今天的移动办公完全是靠一台笔记本电脑打天下,无法满足云办公场景下的多元沟通和协作需求。云办公下的移动办公将会带来全新的硬件方案。

在新的方案中,轻巧便携、易装易卸、多屏协作成为核心,并以套装形式出现。箱式或者箱式基础上的变形都存在创新的空间。此外,兼具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可穿戴设备也将成为套装中的创新焦点。

对于云办公服务的中小供应商而言,创新的机会在于应用层的服务创新。这是中小供应商之间形成差异化的重要手段。在云办公平台构建的支持框架上,存在大量的创新机会。例如,在会议管理框架上,可以提供的创新包括资料检索、笔记增强、主题重组、想法收集、投票决策等一系列具有明确价值的增值服务。

  • 资料检索:就特定话题快速从内部知识库和外部空间提取相关资料。
  • 笔记增强:基于所有成员的实时笔记产生更为丰富的信息理解。
  • 主题重组:根据讨论主题的转换而实时过滤和提取相关信息。
  • 想法收集:以自定义规则在全部参与成员中围绕特定目的收集想法。
  • 投票决策:以自定义规则在全部参与成员中开展投票并形成结论。

通过平台、硬件和服务三个方向的创新,对于云办公场景的支持将愈加完善,对云办公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七. 总结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云办公概念已经从最初的居家远程办公发展到基于SaaS服务的团队远程协同工作。尽管在稳定性、安全性和协作模式等方面仍存在技术挑战,但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价值的涌现让云办公即将迎来爆发期。2020年春天非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规模爆发,更是极大促进了云办公模式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中广泛使用。

我们认为,云办公的未来将出现九大趋势:

  1. 云办公将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企业将普遍开启混合办公模式。
  2. 云办公进入技术成熟期,生态中的基础层和应用层将加速获得完善。
  3. 产业标准与政策法规将在政府、供应商、客户三分协作下加速完善。
  4. 进入市场繁荣期后,移动办公将成为新流行和新文化。
  5. 针对移动办公场景的硬件创新将开辟一个全新的产品品类。
  6. 云桌面将取代传统桌面,成为云服务的 “控制面板”。
  7. 增值服务基础上的订阅模式将是国内云办公服务供应商的主要计价模式。
  8. 华为、腾讯和阿里巴巴将成为国内云办公服务三巨头。
  9. 中小供应商将在巨头建立的游戏规则下争夺应用层市场。

同时,云办公平台、硬件和服务三个方向的创新将进一步完善云办公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为云办公生态中的各类服务供应商提供共赢的市场空间。

文章 | 林敏、张宇博、张思远、韩麒东、罗志浩
编辑 | 默哥
图片来源 | 网络

原文链接:
郭丽丽
guolili@bddwat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