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动——人对了,什么都对了

小牛电动——人对了,什么都对了

 BDD Case  第15案

两轮电动车(俗称“电瓶车”)早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交通工具。由于中国大城市多数区域“禁摩”、外加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就让价格便宜、骑乘简单的“电瓶车”成为都市许多人出行的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奔跑在中国大地的两轮电动车已经达到惊人的2.5亿辆,已成为中国社会极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市场蛋糕,加之不够完善的行业政策与法规,促进了两轮电动车行业的野蛮发展。但是与产业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动车的设计依旧停留在低端廉价的水平,而人们也似乎已经默认和习惯了这种形象。

 

搅局者登场

“尼玛你知道我身边有多少人因为车太丑而不买么???”

 “骑了十五六年车” 的胡依林(Token)想要做一台达到摩托车质量水准,好看的电力机车。前微软和Frog Design设计师背景的他,首先想到的是得找到对的人。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已在中国内地工作、生活多年的台湾设计师刘传凯(Carl Liu)时,还在上海经营设计工作室的 Carl,对自己未涉足过的领域感到异常兴奋,虽然还暂时没能抽身出来,但为了支持胡依林的工作,Carl将自己设计团队的同事引荐给了他。用Carl 的话说就是“夜晚9点30分在肯德基仅仅用了一包薯条就‘卖给’了Token三个设计师”。于是,牛电科技(Niu Technologies) 于2014 年9 月正式成立,而Carl 在BMW Designworks 期间,主持小牛委托的M 系列设计后,也加入了小牛公司出任设计VP副总裁。

小牛从一开始就以一个搅局者的形象杀入了电动车领域,不仅仅是将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带入,还将设计作为核心驱动力去推进整个团队的工作。在内部分工方面,毕业于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曾在耐克、摩托罗拉深耕设计一线多年的Carl,在上海带领着产品设计的团队,以最严谨的设计流程,确保了从设计到产品的全线贯通。

在小牛的管理构架中,在产品设计这个领域,Carl 有着直接决策权。这是整个团队对于Carl的信任,也体现了小牛对于设计的认知高度。

在这套体系下,创业不到四年的小牛,已经陆续推出N、M、U三个系列5款产品,几乎包揽国际上重量级工业设计大奖。并陆续在国内建有500+销售网点,覆盖150个城市;在海外有650+销售网点,进入20+国家,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笔者看来,小牛之于两轮电动车行业,丝毫不亚于特斯拉之于传统四轮交通工具领域。下面我们就以小牛历款新品发布串成的时间线,深入了解一下这个设计驱动型品牌的魅力。

 

N1,来一场锂电革命

早在三年前,小牛发布 N1 时,其过硬的产品品质与独特的品牌风格,让人过目不忘,呈现出典型的 BDD 类型品牌的鲜明视觉冲击力。N1的整体设计理念是尽量让车子变得简洁、平衡、纯粹、关注细节。吸睛且具有极高辨识度的设计元素“天使眼” 环形日间行车灯,令其成为2015年中国城市道路上最靓丽的风景,也成为小牛电动的重要家族化特征之一。

而转向灯把手回正后自动关闭、液晶全显交互、特有的安全启动按钮(绿色)、手机安装支架(导航)、极佳的人机工学坐垫、超大容量储物空间、特有的弹出式后脚蹬、尼龙加玻纤的后扶手……,这一系列的特点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小牛在设计上对用户体验细致入微的关爱与执着。

小牛从创立伊始,就把自主原创设计作为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胡依林强调,设计的初衷是体验美,而作为一件工业品,设计的功用不止于美,精巧平衡的结构、符合人体工程学、极致骑行体验也是优秀设计应该实现的东西。

“力由心生,NIU PROWER FROM YOUR HEART”,这是小牛N1 的宣传Slogan。作为牛电科技的首款产品,动力技术的革命无疑是除设计之外切入市场的最好宣传卖点。锂电动力是小牛区别于传统电瓶车铅酸蓄电池动力、可怜兮兮二三十公里巡航里程的最大革新。同时,设计师还精心的把手提式可拆卸锂电动力源设计成一个精美考究的盒子,重量仅为12kg,女生都能轻易操作。

“智能化”是小牛电动车另外一项特质。通过手机APP 即可进行整车情况检测与读取,如剩余电量、天气状况、附近维修点位置等,并辅助进行充电提醒、电池提出报警、非法位移提醒、车辆行驶轨迹记录与查询,乃至进行社区线上交流。

此外,基于“牛油” 的“智能+社交”的创新商业模式、“小牛电动系列车型+小牛电动APP + 汽车4S 级服务标准” 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体系,在国内电动车领域更是独树一帜。

N1发布后,于2015年6月15日登陆京东众筹平台,分为都市版和动力版,每个版本都有白色、黑色、红色三个颜色可供选择;同时,还推出了拥有红蓝条纹拉花的“红蓝白”众筹限量款。短短15天的众筹,以7200 余万元、1440%的众筹成绩,打破当时京东众筹的记录。

 

M1,好看又好用

N1在2015 年推出市场后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不但打破了京东当时的众筹记录,在线下为数不多的经销店也一车难求。为了乘胜追击,小牛决定在2016 年再发布一款体量稍小,符合大部分城市电动自行车标准的智能电动车,因此有了M1。

区别于N1“锂电革命”的极客酷品范,M1 的Slogan 变成了“科技玩转城市Turn The City On”,瞄准城市居民中短途出行需求,主打生活时尚范。胡依林表示,M1的设计初衷,就是注重解决城市出行的堵、挤、脏、乱等切实困扰的问题,出行本该是件快乐的事,M1可以让用户享受无痛化、精准化、场景化、品质化的出行体验。

好看又好用是M1设计的本源,轻巧、前卫、传承、亲和是M系列的设计初心。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颜值至关重要,M1由刘传凯操刀,用顶级汽车品牌的设计理念打造M1系列的外观、色彩、灯光、仪表盘、电池,甚至连配色都颇有讲究,刷新电动车颜值的新高度,更贴合都市年轻人的时尚品味。

因为笃信顺应本能的设计才是好设计, 所以M1 在设计开发阶段特别重视人机工程测试,除了确保舒适的坐姿之外, 更重新思考了把手部分操控按键排布的功能性和易用性,清晰易懂的LCD仪表盘结合手把刹车采用一体化包覆的外观设计,化繁为简。

M1 车身的主要外观件,仅由三块大型塑件组成,确保了整车线条的流畅。中置斜拉避震的结构设计和铝钛合金铸造的一体化后摇臂,轻巧坚固又极具运动感。另外创新的光感式自动前大灯,通过高敏光感传感器,识别环境光线强弱而自动起灭。为了方便骑士将电池拿回家充电, 独特斜角手把的设计解决了更换电池时的摇摆确保操作的安全。M1的理念是不仅要好看,更需要保证安全耐用。无论在你看得到的外观,还是隐藏起来的细节,各个角度,M1都透出不凡的匠心、智慧和精巧。相比上一代N1,新车更小巧、更聪明、更好看,续航里程最高可达120km,配置向汽车看齐。

在N1 斩获中国“众筹之王” 称号不到一年的时间,M1再度缔造了新的众筹纪录,2016年5月17日,历时20天的小牛电动M1 众筹活动完美收官,以8100余万元的骄人战绩成为中国众筹史上迄今为止金额最高的项目。

N1和M1的相继亮相,改变了很多人印象当中电动车低端不上档次的固有形象,越来越多的城市年轻人将骑行小牛电动车出行当成了一件很酷的事情。在消费升级的当下,准确的把握目标人群的痛点需求,并给予超越预期的满足,才能赢得市场和用户的肯定和欢迎。

 

N1s,NIU的初尝海外市场

针对前款产品,小牛N1s从续航、操控、设计、驾驶、智能等5个方面进行了10余项的升级,这些升级也为“NIU全球发展战略”做好了准备,欧洲向来有骑行两轮踏板车的深厚传统,但他们的诉求和国内用户又截然不同,他们对低排量、环保、新能源观念的有着比较长久的共识,恰逢“两轮车向两轮电动车过度”的大好时机,正是小牛进军欧洲的机会。

而小牛电动将德国作为全球开拓的第一站,证明小牛电动对品质的要求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的欧盟标准。

U1,为上牌定制的好车

U 系列是Carl 离开BMW Designworks 加入小牛任设计副总裁后,全面负责产品研发的第一个作品。如果说N 系列和M 系列是面向都市年轻人的话,那么U 系列则更趋向于定位成一台“买菜车”,“希望更多人能够接受两轮出行工具,让大家的出行更加便利”,这是小牛电动诞生之初的美好愿景,U1 的推出正是基于这个初心。

U系列的命名源自产品设计之初的Ultra Lite,即超轻量级这一产品定位。这背后很大的一个用意就是面对国内越来越严苛的上牌规定,希望能设计出一款相对符合各地电动车法规规范尺寸的车子。

在最开始,设计任务书上提出了3 个重要的关键词:

Simple :和同系列车型比,在视觉上非常干净、简洁、一体化;

Unique :视觉上的唯一性,与众不同,辨识度高;

Adaptability:可适应性,这个词用在设计上讲可以有很多特质化、自有平台的概念。

为了达到轻量化的目的,设计团队做了大胆的创新,区别于传统电动车塑件包裹车架的做法,将U1的骨架作为车子外观件的一部分来看待,这是从Outiside-In 变成 Inside –Out的设计,是设计理念上一个大胆的尝试。从车把到车尾,基本上有90%是骨架外露的部分,这使得骨架造型成为U1的一个很大的设计语言特征。

外观上U1 延续了小牛一贯的简洁风格,提供有白色、红色、紫色和蓝色四色可选;车身轻巧灵活、钢材车架最高可承载160公斤;最大的电池重量低于5 公斤,女生也可以轻松拎起。此外U1的特别之处还包括全新的无钥匙设计,通过遥控器解锁即可启动;丰富的置物空间、配件和30个改装挂点,让U1 适用于更宽广的消费群体和更多生活场景;在安全和智能性上,U系列加上了陀螺仪六轴传感器功能,可感知任何情况下发生的异动,并通过app告知用户。除了车辆定位、手机警报等常规功能,小牛的“牛油保” 进一步升级,全面应对车辆被盗、驾驶意外等情况。

在U1 发布几个月后,高性能版U1 PRO 也相继发布,在动力系统和供电系统都有所升级。车身整体以钢架外露加上小面积饰板的简约风格设计,非常符合时下流行的机能风。

从最早的N 系列、M 系列,再到如今推出的U 系列,设计很好的体现了品牌定位和价值,从N 系列确立的简洁、时尚的整体造型风格、经典的环形日间行车灯,以人为本的细节设计和驾乘体验一直延续至M 和U 系列,随着不断地迭代和升级,品牌语言也逐渐形成并强化。虽然后续的车型面向的用户在逐步扩大,但在设计的形象和品质上完全没有缩水,不断细化地用户定位,使每一个系列都有设计的亮点,这是小牛几个系列车型持续成功的法宝。

发力全球市场

关于小牛最新的热门消息,那必定是6月12号位于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厅的2018 新品发布会了。发布会延续了小牛电动“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便捷环保的城市出行工具”的一贯目标,推出了多款亮眼产品组合——集颜值与多项黑科技于一身的M+和具备摩托性能,更远更快的N-GT。此次远赴巴黎发布新品,意味着小牛正在步入国际化大品牌的道路。多款新品的推出,解锁了出行领域的“新姿势”,带动了两轮电动车行业向全球市场迈进。


M+,时尚玩出味

经典延续,五种颜色,每一种都吸引眼球。人体工程学设计,加长车身长度的同时,满足了骑行中的舒适度。

再搭配一体化智能仪表盘、人性化的组合按键,让你在骑行中不仅能够欣赏风景还能像演奏家一样享受指尖的乐趣。

 

N-GT,我是GT

小牛电动N-GT 智能电动摩托车,具备125cc 级摩托性能,SPORT、DYNAMIC、E-SAVE 三种骑行模式任意切换,为你带来更快、更远的城市出行体验。

2018对于小牛而言,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从M+和N-GT的宣传片中传递出的年轻化的欢快调性和独立愉悦的生活方式,释放了小牛品牌内在的时尚基因,无论从科技范还是高格调上看,这两款产品视频对小牛电动自身品牌定位以及产品理念的传达,都非常到位,小牛正从“中国牛”走向“国际牛”。

大家有没有发现,小牛有着极强的互联网基因和思维,特别擅长品牌运营:社区的互动、NIU CARE保养计划和牛油保人车保险的推出、实时跳动的NIU DATA,当然还有丰富的配件和周边文化产品,这些都让一个品牌变得丰满起来。

为了纪念全球用户累计骑行里程突破十亿公里,小牛还推出了基于N1s打造的黑色+黄色涂装的“十亿公里限量版”,并推出纪念版T恤、钥匙链、车贴纸、徽章等周边产品。

 

人对了,什么都对了

“人对了,什么都对了” 这是Carl在和我们沟通的时候强调的。

一个品牌的建立,绝对不是一两人能够完成的,在大规模的团队协作中,如何能够保证团队一致的认知方向,设计驱动型品牌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在小牛的案例中,“人对了,什么都对了”具体体现在,核心人物虽然处于不同城市,而且专业领域也不同,但是基于对设计认知的高度一致,这让团队核心价值观的统一成为可能,也才会造就“小牛”这一设计驱动型品牌的辉煌。

除此之外,小牛案例中,还有几点细节,我们可以细细品味:

  1. 设计文化深入骨髓:设计和科技是小牛电动的两大骨干,缺一不可。胡依林做为创始人之一,本身就是设计师背景,加上又是个科技狂人,熟悉软件和互联网,更是国内摩托车界的老炮,加上后来Carl的加盟,可以说设计文化已经是公司DNA的一部分;

  2. 专注和匠心:Carl告诉我们,各个创始人及团队只做自己擅长的事,作为设计副总裁的他,也和团队一起画图拼方案,研究每个面和光影,每一个设计都会细细斟酌反复推敲。其实关于专注和匠心,浏览过小牛的官网就能感受的到;

  3. 品牌传达和设计同样重要:如果你认真的看了本文中每一个视频,相信你也会深有感触,小牛的品牌团队太强大了!在商业设计中,好的理念和设计固然是产品和品牌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也需要被有效传播和传达,这一点,笔者认为小牛品牌团队完全做到了,很好的表达了品牌的调性和产品的理念,这也是其他BDD品牌可以借鉴以及需要重视的地方。
扫码关注小牛公众号

扫码关注BDDWATCH公众号

 

FREEZhao
f@bddwatch.com

Creative Design in bones, Passion of Education in veins, plus some Love of Sports. www.FREEZ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