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华:智能时代的设计进化

张利华:智能时代的设计进化

 BDD View 

“新物种| 新赛道-让世界看见中国设计”主题论坛 03

 时间:2019年10月19日(14:30-18:30)

地点:山东烟台国际博览中心· 会议室6

演讲人:小鹏汽车 外观设计总监 张利华

各位同学!我叫张利华,在小鹏公司大家都以“同学”互称,所以我习惯了(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知道小鹏汽车?到今天为止小鹏汽车创业也只有5年左右,在小鹏还未正式成立时我就已加入了,所以对小鹏汽车的整个发展历程还是比较熟悉的。

由于互联网、物联网与AI的到来,今天在各个领域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不管是手机、新零售、网购、教育领域都与AI产生巨大的关系。在众多品类、产品的变革中,一般都是到最后阶段才会轮到汽车发生最综合的进化,因为相对来说它是一种比较难改变产品。

从功能化汽车到智能化汽车的进化, 谈到智能汽车,大家都会想到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无人驾驶。其实截至今天,真正无人驾驶的汽车还没有。如果要进入真正的无人驾驶阶段,一定要跟整个城市结合起来。

而这种进化一定会跟体验有关,不是为了智能而做智能。比如我有一项AI技术,要把它应用上去,一定是为了创造某些价值,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而带来效率的提升。它可能是安全的提升,也可能是带给你对于一个新事物、新体验以及以前从没见过的新内容。

我与大家分享一下小鹏汽车在推进智能汽车方面聚焦做的三件事情。

第一是“高效”。它可以在你出行全过程的用车前、用车中、用车后,帮助你大幅度提升出行效率。第二是“安全”。所有的人买车都会高度关注汽车硬件本身的安全,但使用了AI智能技术以后,会在另一个维度上为你提供更高层级的安全。第三是“打动时刻”。在今天这个大消费时代,大部分购车者都非常关注这一点,要买我喜欢的品类、凸显我的个性、能够吸引我的汽车。而智能AI恰恰能帮助你自己去做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

下面我们深入看看小鹏汽车在这三件事情上以设计思维为用户创造了什么。

 

如何高效?

 

我们先来看一个比较简单、场景式描述的视频,是很多人早上出门前都会去做的一些动作——你通过语音、通过手机去控制车内几乎所有的硬件。如果你不知道附近哪里有比较好的咖啡厅,只需告诉它你想去喝咖啡,它可以迅速帮你找到。


刚才这段视频泛泛介绍了这款车的一些特性,让你对它有一个初步认知。但多数人其实对智能汽车的认知并不强,可能看上去它跟很多车并无太大不同。但当你真正驾乘使用它后,就会越来越多感受到惊喜。

在广州一年有9-10个月都非常热,假如你去超市,一定会希望坐进车里时,能够感受到非常舒适的温度,所以可提前5分钟把车内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当你要去上班,它可检测出你每天必经的这条路线今天堵车,向你推荐另外三条顺畅的路线供你选择。我们已习惯开车时不会说“我要打开导航”,但即将进入堵车路段前它会主动告知提醒你,帮助你提前选择新路线。

如果你在车内想调整空调,想放一首歌,想听听新闻,都已经可通过语音来控制。如果你想听比较有情怀的歌,想听张学友的歌…… 其实都表明你希望像与一个人那样去与AI系统交流。而通过记录你的听歌习惯,分析你喜欢的内容等等各类数据的累积,会让具有学习能力的AI系统发现很多不利于你开车过程中因操控硬件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比如在驾车中你想把风量调大而去按相关按键,会让你低头把注意力转移到按键上,非常不利于安全驾驶。所以我们会根据这些交互问题做出很多设计上的改变,必须保留的会留,并且是把常用的功能按键集合在方向盘周边,而不是在其他位置,让操作行为尽可能简单,而不是复杂。

当你到达一个地方,一定需要去停车场泊车。现在很多商场里的停车场不仅车位紧缺而且很狭小。很多时候会让你停不进去,或者停进去以后出不来。而小鹏的自动泊车AI技术就令这类问题迎刃而解。它的功能很强大,你既可以坐在车里看着座驾自动泊车,也可直接下车走人让其自动泊车,尤其是女孩子非常喜欢这个功能。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全场景、全自动泊车。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或者你的车里其实有这个功能,但我们做过调研发现人们没有在意这个功能。为什么?因为它只是“有”,很多用户却并不信任它,或者因为其成功泊车的概率太低而导致不用,所以不把这当一回事,只是在满足你的购车需求时告诉你这台车有自动泊车功能。

所以小鹏希望把“能用”变成“好用”,把好用变成用户真正“会用”。这成为我们在此领域里的一个突破口——从全场景上做到让用户真正放心使用。

我用一个视频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其完整的自动泊车技术。


现在许多已有泊车功能的车辆,对泊车条件要求非常严苛,比如一定要有画线、一定要有框、且旁边有车作为参照物,才能自动泊车。比如有时是前面有车,中间有个空位,侧边没有车,则泊不了。小鹏汽车已能做到,只要是平行、有线,平行、垂直、无线、斜线,都能成功泊车。所以,我们在这个用户价值点上做到了最好,即可让用户信任小鹏汽车的自动泊车是真正可用的,而不只是一个噱头而已。

 

如何安全?

 

大家都很关注行车安全。“被动安全”是一种事后补救,即撞到人时尽可能不将其撞残废,尽可能不撞重要的部位。而“智能驾驶”则是在强化“主动安全”,通过智能、数据、算法来预防,尽可能避免撞车事故发生。

刚才谈到“被动安全”,在国内叫做“C-NCAP五星碰撞安全”,小鹏在目前国内整个电动车行业里是有史以来得分最高的,在“综合类”里仅次于奥迪。虽然我们在被动安全里已达到很高水平,但仍然更关注、更突出通过三方面的智能创新,来达到主动安全。

第一点,比如说,当你的车速达到100Km/h,且监测到你前方有一个人或有一辆车,系统会自动计算这个距离是否会有撞上去的可能,如果监测到可能会撞上去,会第一次给你提示,第二次若你还不采取行动时,它会帮你采取行动。

第二点,我们在高速路行驶时,经常会开着开着就有点分神,车辆会压线,压线时它会迅速纠正你,并判断你是主动转向还是自己疏忽偏过去的,这个也已做得很精准。

第三点,我们长时间开车时会犯困,车里有一个摄像头会专门监测你的眼睛,当你犯困时,它根据设定的频率参数监测到并判断你在犯困,会抖动你的方向盘,提醒你此时可能不适合驾驶。

这些AI技术都会很好地帮助你出行时更放心地开车。

 

打动时刻

 

我们买一辆车时肯定会对标很多东西,比如A品牌如何?B品牌怎样?C品牌是否可考虑等等,在对标中做出选择。凭什么用户要买小鹏汽车?所以,我们认为一定要在某一方面打动消费者,特别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女性用户。我们觉得女性用户更灵敏,对一些产品的敏锐度是很高。而且我们还发现在购车时,来看车的多数都是老公,但真正拍板买哪个品牌、哪款车的则是老婆!所以说我们做产品一定是要满足女性的消费群体。

今年4月份,小鹏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一款电动轿跑车P7,在整个行业、媒体、包括用户中引起轰动,形成了很高的认知度。因为它让人一看即有“非常惊艳”的感觉,在国内找不到这个品类的车。

我们的设计定位不仅仅要让用户在看到的那一刻由衷赞叹:WOW,太漂亮了!这还其不足以让用户产生购买的强烈愿望。什么意思呢?如果一辆跑车仅让你觉得很酷,但还不会与你产生太大关系。原因有两点,一是太贵,二是可能不实用。

所以,我们把第二点实用作为创新点,而且还必须要易用。所以我们的内空间是家用轿车的空间——P7是一台有着中大型轿车空间的四门轿跑。

怎么做到这一点?传统汽车行业在做开发时要做很多“对标”研究,因为这个行业太成熟,你要做大的创新极难,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创新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产品失败。如果仅仅只是“对标”,那我们做出的车一定跟别家的一样。所以我们不能完全用这种研发套路。为什么?因为市场上太多的新车都是主打大众消费群体市场,因此把很多东西都平衡掉了。但我们却在如何平衡内空间最大化与造型最炫酷上做了大量的不同模型进行研究。比如曲线低一点,里面的空间会少2毫米、10毫米,对传统的用户是否感知到?

我们找了很多不同行业、不同身高的用户来做实测,得出的数据是80%的用户并不在意少了20毫米空间,大家都接受这种“既要满足运动运动感又要满足乘坐空间”的理念,我们把所有专业领域里面的人都说服了。

从P7实车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其与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媒体在我们发布P7时几乎都觉得它是一台“概念车”,但其实已是百分之百的量产车,虽然也在一些细节处做了调整,因为要平衡成本、周期、品质等各方面的要求,但最核心、最突出的东西保留下来了。这个行业中很少有公司能把量产车做得跟概念车一样炫酷,这是非常难做到的。

刚才我说到,创造新车时把“平衡”二字看得非常重,一定要平衡内部和外部。除了内部空间与外造型之外,“内部”还指效率、成本、品质,要对这些要素的选择作出决策。“外部”还指用户,并且分为两点:首先要满足用户“意料之内”的需求,这台车必须要有我需要的条件,比方说最基本的空间,如果不具备,哪怕你再炫酷我也不会买。所以我们在“平衡”时不能把这个平衡掉。第二点是你还要给出“意料之外”的惊喜,这才是很核心的东西。如果仅仅只做了第一步,那你的产品会很普通,如果既能满足用户“意料之内”的需求,又能给予“意料之外”的惊喜,那就是一种竞争力。

如何做到“非常炫酷”?现在的年轻人买车跟以前非常不一样。以前的人买车时会考虑非常多因素,比如考虑一款车要要用10年、20年等等,特别关注实用性、耐用性。但我们发现今天越来越多消费者买车时候具有很强的个人因素,要彰显不一样的东西,突出自己的形象,最好是人、车合一,通过产品来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很张扬的?很时尚的?这样一种精神追求的传递。

P7作为小鹏的第二款量产车型,希望能让用户从视觉上把“智能汽车”的特质一眼看得见,产生“一看它就是智能汽车”这种感受。所以在做交互设计时特别强调做出更有意思的东西,而不是很无聊的交互。

 

这是我们的P7“交互灯语”,前大灯、尾灯都与市场上所有的灯都非常不一样。它就像眼睛一样有两种不同功能:第一,它有交互效果,在你转向时,启动汽车时。因为电动汽车的启动是没有声音的,车子启动时周围人可能不知道。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前、后的这些灯语来提醒大家“我的车启动了”,这对安全是极其有益的。再有就是在充电时、辅助转向时、刹车时等各种重要场景中,都可以通过灯语来提醒他人。第二,就是纯粹为了炫酷,用户可以在大屏里选择几百、上千种不同的效果自己去定义,自己去玩出各种效果。

我们还有“ROBOT FACE”,就是机器人前脸。大家都知道,与其他类别的很多产品不一样,汽车品牌都会去打造很强的DNA识别。一提到宝马,大家都会联想到前排气隔栅的两个洞,这就是品牌的“前脸”。大部分传统汽车都在仿生,比如两个眼睛中间有一个鼻子。而小鹏希望自己的产品看起来有一种“智能”感觉,让你觉得“这个警察比一般警察更厉害”。我们看过很多科幻电影里都有这类元素,给“人”加入一些智能元素后并在表象中呈现出来时,会让你觉得这个人必有一些“特异功能”。所以我们希望为一台很自然的车加入一些智能元素,让它给人以“看起来挺厉害”的感觉。

其实,创造这种能够打动人的“智能感”,早在小鹏的G3中就已经有了。比如G3既可以360度旋转又可以升降的摄像机。我们当初在产生这个创意时的逻辑是这样的:以前的手机功能中没有人会觉得“摄像”能力会成为今天手机很重要的一个竞争力,最近发布的新手机都是3个、4个摄像头。为什么?因为以前的手机并未考虑过“我要分享东西”这个诉求。而现在的各种各样分享平台输入端都采用摄像头拍照片、拍视频,已成为手机厂家赢得市场的很重要秘密武器。

既然手机这样的趋势,汽车有没有可能?当汽车的自动驾驶足够强大让你在车里没什么事情可干的时候,你可能就需要用一些东西来分享。而我们在车的内部完全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就像做一个常规电脑的功能那样来配置就可以。我们还可以用APP来远程控制它,比方说你的车停在户外,你想从家里看看周围环境。你还以通过OK这个手势来拍照,也可以做到一键通过大屏把照片、视频直接分享到各种社交网络中去。

 

设计进化

 

我一直在思考“设计进化”这个词,可能因为每个阶段对它的认知理解都会有些不一样。因为汽车行业里把很多东西都切割的很细、分工很明确,因为它是一个“很大”的产品,每个单独的零件拿出来都可以独立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所以需要很多部门一起来协同,慢慢就分出很多细小的专业门类。比如交互、外造型、内饰、材质等等。这会导致出现两种问题:一是工作效率会降低,因为有太多问题需要很多协同;二是很难创造出一个很完美的产品出来,因为全链条被切成N多份后,很容易导致最后的产品非常平庸。

所以,我认为汽车的创新应使用“小产品”的理念来做,虽然实现起来很难,但我觉得必须要这么做,才能打通把全过程。我们要以设计来驱动汽车产品的研发,整个研发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比如一辆汽车由2-3万个零部件组成,小鹏公司的部门大大小小加起来可有上100个部门,大部门就有几十个。一辆新车的研发周期需要36个月,若没有一个很强的思维导向性,在这么长的周期里任何一个节点可以把你的创意点抹杀掉。

所以,一定要有这样一种强势的思维来打通全过程。现在小鹏正在践行这样一种做法,包括设计团队用设计思维与公司高层、创始人的交流非常频繁,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好设计,如何用设计思维去看待产品,评判其好坏。

尤其是汽车,决策者必须要有两种思维与判断力,一是你要有判断目前或以往产品的丰富经验。但如果仅有这种判断力远远不够,因为汽车的研发周期太长3年,所以你必须要有第二种思维——预见性思维。如果没有预见性思维,就意味着你很可能会基于以往的经验去做出错误的决策。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进化,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变化是非常非常快的。不管是对用户的认知也好还是我们对一些技术的预见性也好。所以,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我们会邀请潜在的用户在一些重要的开发节点上参与进来,来作为新方案的评审人,当然要求他们要绝对保密。这会让很多用户在此过程中评判我们给出的东西是不是他们想要的。如果不是,而且我们的确发现他们提的很多意见是很有价值的,就会把这些意见及时反映,而不会等到真实产品推出来时才去反映,那就太晚了。

小鹏汽车非常重视的要点,就是必须站在用户立场、站在产品的维度来做我们的设计,希望能够为聚焦的用户做出有超值感的体验,让你买到这款车的时候,强烈感觉自己“赚到了”。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长按扫码阅读更多“BDDWATCH”文章

 

BDD观察者
hi@bddwatch.com

“风佑设计,劲吹华夏,赋能创新,涅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