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米到iCAR,从智能家电到新能源车|直播回顾

从小米到iCAR,从智能家电到新能源车|直播回顾

 BDDLive   NO.50

12月19日19:30我们邀请了智米科技创始人CEO、iCAR首席产品官苏峻博士,他将分享从智米跨界至 iCAR 的历程、剖析设计师任 CPO 的权责及新品打造优势,对比智米、iCAR 创造经验、解读爆品底层逻辑、精力分配,深挖用户深层诉求,以创新破局等多方面,与BDDWATCH一同探讨行业设计价值差异与驱动效力。

在科技与出行深度交织的时代浪潮里,一场震撼人心的跨界风云正席卷而来。曾在智能家电领域凭借智米掀起品质生活革命的先锋人物,毅然转身踏入新能源车的滚烫赛道,iCAR的首席产品官苏峻博士,凭借其在小米生态链中的成功经验,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别是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他提出,当前市场上缺少既酷、又美还实用的产品,而iCAR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而生。

苏峻博士选择与奇瑞合作,看重的是其深厚的工业基础、完善的供应链和精湛的造车技艺,与自身创新理念一拍即合,恰似榫卯精准契合,为 iCAR 筑牢发展根基。

 

嘉宾介绍:

苏峻,智米科技创始人CEO、iCAR首席产品官、清华大学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北方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副教授,系主任。2014年起任北京智米科技有限公司CEO,2014年创立小米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成功推出小米空气净化器等智能家电产品,全球销量累计超过2000万台,公司估值达10亿美元,成为小米生态链中的独角兽企业。2017年,智米全直流变频空调荣获日本Good Design设计金奖,中国大陆企业60多年来首次获此殊荣。2021年启动智米造车项目,聚焦新能源车V23,苏峻博士担任奇瑞集团iCAR汽车首席产品官,2024年12月,iCAR V23正式上市发布。

小米生态链的爆品方法论

苏峻:目前我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智米科技的CEO,另一个是iCAR的首席产品官。智米科技开始于2014年,在当时小米还处于创业的早期阶段,我加入的契机有三点:一是能感受到小米是真正想做好产品的公司,二是小米很懂设计,三是小米的目标是产品规模化,服务于大众市场。因此我认为加入小米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我开始走向坚定做产品这条路。

智米第一款作为小米生态链的空气净化器一经上市就变成了爆品,在上市一年的时间内卖出接近100万台,主要源于雾霾危机pm2.5含量较高以及借着小米的势能与流量,这款产品也变成小米生态链最大的爆品之一,全球整体的销量达到了3000万台。后来我们团队延展出服务于小米和自身品牌的空气净化器,空调,电暖,加湿,风扇等产品线。我们非常骄傲的是智米科技在小米生态链中整体设计风格打造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小米品牌的形象也是从智米第一件产品逐渐形成的,也成为了GOOD DESIGN67年内唯一获得金奖的设计品牌。小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围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辐射大众,也形成了差异化的小米家族设计风格。

小米整体MIOT平台的互联网设备总量超过8亿台,分布中国,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地区。智米在小米生态链中创业的逻辑是“爆品——效率”方法论,属于爆品与流量的叠加效应,原点是爆款,核心点是口碑。先做爆款就会带来自传播的流量,等做下一个爆款时,流量基本盘就很大,所以打造下一个爆款就会更容易。小米产生影响力的核心是全心全意真诚的面对用户,始终如一的方式打造爆款。

小米的核心逻辑是先拥有一个懂产品的核心团队,再深入洞察理解用户的需求,接着进行精简的产品定义,再是聚焦打造精品。小米团队与智米团队走到今天,特点是从上至下始终保持团队的精悍性,这样运营与沟通成本都会比较低,而企业的经营效率会非常高。接下来就是打造爆款,爆款的定义是单款,精品,海量,长周期,最后是达成企业的效率,效率本质上是持续做爆款所产生的,持续做爆款会产生用户信任,用户信任支撑品牌,品牌则是消费品领域最大的护城河。我们通过经验发现,产品与技术都只是短暂的优势,但是品牌是护城河也是壁垒。

ICAR——造车的梦想

苏峻:我的第二段经历就是做ICAR品牌,ICAR的产生也是非常具有故事性。在2021年时智米已经成立7年,具备一定的资金和品牌号召力,我们出于对更复杂更有挑战产品的吸引,同时洞察出新能源汽车对于设计和创新的忽视,于是我们正式开始搭建团队去做ICAR。历经了一年的产品研发,当我们样车已经做出来时陷入了困境,国家锁定了造车的资质,甚至没办法找有资质的企业代工。所以将智米的汽车团队从智米剥离,和奇瑞合并成立ICAR。

新能源汽车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也把汽车推向了乐高化的自由度,过去在燃油车阶段达成了平台化这是一种极大节约成本的方式,新能源则是把汽车的各个部件全部解耦,再进行模块化的重组。在设计层面上,我们发现市场上的大部分车型都极为相似,设计风格上追随特斯拉的路径,缺少了不同品牌的差异化。我们认为车辆有工具,道具,玩具三重属性,因此经过深思熟虑设计了V23这款汽车。

V23这款车集合了经典的硬派的姿态,又融合了电感赛博的风格,让人第一眼看上去感到好玩,从比例上来看属于经典耐看的比例,且增加了科技的属性。所以这款车的特色总结为以下2点:1.既复古经典又科技赛博;2.既有越野的能力还具备卡丁车的操控体验,这个实现是因为汽车重心很低采用了四轮推向四角的方式,像卡丁车一样有趣好玩,且电控智能的四电四驱让它具备高姿态的越野性能。我们的slogen是“天生会玩”,网友称作“年轻人的第一台电动小G”。在内饰上我们摒弃了传统越野车的粗犷,而是提供一种精致细腻舒适的内饰设计,同时保留一些机械结构。设计师努力在追求细节的精致感,设计风格的统一以及有趣的设计。在产品布局上,ICAR目前主要是V系列,还有面向未来的X系列,X系列我们称作赛博车,是下一阶段面向年轻人极具科技未来感,非常好玩的一款车。

创业的四点感悟

苏峻:

1、产品即战略,产品对于消费品公司是最核心的,如果产品不对公司品牌就无法立住,核心也是通过产品和用户进行沟通,持续做产品才有品牌。我们可以简单设想一下,如果耐克没有AIR系列,或者苹果没有iPhone,我们就无法感受到这家公司。

2、顺势而为,设计师创业是具有自己的追求的,但是设计需要找到特别合适的点发挥作用才是有效的。例如在电车起步初期一定是由技术主导的,能最先研发出来是最重要的,设计在这个阶段的作用不大。在第二阶段时,行业出现因价格竞争的高度内卷,第三阶段设计的春天就到来了,这时技术与供应链已经成熟,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的,我们需要提供更好体验的产品,这时我们的设计创新产品力是最好的。第四阶段创新也进入了天花板,技术也达到了天花板,就变成纯卷价格是成本渠道规模的竞争,那时我们的作用就又变小了。所以设计师最好的时期就是体验竞争的阶段,新能源汽车现在进入了体验竞争阶段。目前新能源车已经进入让人感到无聊的状态,供应链很成熟,但是产品非常简单,在马路上看到很多车都无法识别其品牌,同质化非常严重。因此初级竞争时是竞争技术,无序竞争时竞争产品力,完全竞争时竞争成本,垄断竞争时结束。

3、设计师的优势:懂体验,懂人。设计师既有科学又有艺术,在做用户体验时具备天然的优势。但是不是设计师创业一定会成功,因为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一波三折的挫折,就像雷军所说创业是阿猫阿狗才干的,在创业中要变的“皮糙肉厚”,也会变的非常痛苦,唯一的幸福感来自产品真的卖的很好,消费者给予很高的评价。所以创业是木桶效应,不能有特别短的短板,不仅需要懂产品战略,还需要懂经营管理,懂组织有领导力去号召人,另外还需要懂商业营销。特别是企业的CEO必须在每个环节都了解。

4、有三个关键词:“用户价值”“爆品方法论”“产品的力量”。

5、品牌如人,品牌是对团队真实的表达,品牌的产生需要时间,在这个漫长过程中,不管是挫折,产品都具备团队的特点,最终会形成综合的形象,优秀的品牌呈现出的是创立者的特质。最后一点是事业源于热爱,创业的过程很痛苦但是热爱可以让我们持续坚持下来,坚定去做。

消费品创业最重要是定位

苏峻:推荐《定位》这本书,消费品创业时定位是最基本的战略。比如丰田车做的很好,我们再去做一个丰田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做了与丰田错位需求的车,从小市场切入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破圈最典型的Lululemon也避开与nike正面竞争,反而从年轻女性群体入手发展瑜伽运动的方向。小米当初做手机也是窄缝切入,当时只做参数很高,体验很好,设计优良的为在校理工男大学生打造的手机,非常精准的找到小目标客户群体。

为什么是ICAR的首席产品官

苏峻:我在智米是作为CEO,但是更愿意让大家称呼为智米最大的产品经理。因为我本身是设计出身最擅长的是做产品。在ICAR的创业过程中,我就是ICAR的大产品经理,首席产品官在很多企业中没有变成一个岗位,因为其职责不好界定,首席产品官有很强的管理职能,具备战略洞察能力,组织能力,商业架构能力,设计只是其中的一项技能,这个职位对于人能力的要求是非常综合的。在ICAR创业过程中, 我跟总经理是分工合作的,类似于一种背靠背式的CP合作方式,他们看重的产品能力,品牌能力,营销能力去和奇瑞进行融合,双方都发挥自己的优势把事情变成一种合力。

设计师在造车过程中发挥的优势

苏峻:设计是产品力的一个环节,设计对于产品最重要的是体验。设计师本身对于人文学美学的理解,自然会从体验端让用户的感受更好。产品在打造过程中,既要体验还要工程和商业,所以设计师想做好的产品需要另外补充工程与商业。设计本身对于产品战略的意义在于用户痛点的发掘,用户使用场景的设想,当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能够制造令人惊喜的创意。

产品策略的取舍之道

苏峻:产品最重要的是取舍,把产品做的什么都有不是很复杂,但是把产品做的很准就特别复杂。所以产品即战略,战略即取舍,取舍即舍。舍这件事本身非常难,这也是乔布斯做苹果产品时极致取舍能力被称作大师的原因,苹果的产品从外在造型到内部外观,软硬件功能,甚至核心元器件都保持一种简洁感,舍弃一切多余的感觉。例如小米,MUJI,博朗都是将取舍贯穿产品始终的。

取舍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一开始大家是既要又要还要的,但是付出了代价,例如企业收到损失,消费者不买单或者没有满足消费者的产品需求等,付出代价后就会果断进行“舍”。取舍并不是天生就会,是需要在过程中慢慢领悟学会的。

两次创业中的相同与不同

苏峻: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做大众用户使用的产品,规模化的产品,有审美的产品。但是智米与ICAR在向极致去做时有不同的点,首先是家电的远不如汽车的复杂程度,家电是以朴素自然亲和融合的方式呈现的。但是汽车在某种意义上具备类似于服装,外显消费品的特点,所以汽车在简洁的基础上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差异性。大家可以制定全世界开一种车的标准,但是人类是感情动物是不接受的,就好像包豪斯是现代主义,把所有房子设计成方盒子后期用户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反弹,后现代主义就对这种没色彩,没曲面,没情感的设计进行批判。汽车也是相同的道理,不做差异化彰显是不行的。所以做一台汽车时始终要考虑用户的情绪。

ICAR的一口定价逻辑

苏峻:在小米体系中大家没意识到汽车行业的定价是有一个预售和销售的价格方式,因为小米做产品向来是一口价,在发布会上发布的价格就是能做到的最低价格,但是在沟通中发现会与大家的传统购买汽车的认知产生偏差。ICAR从综合实力来看这台产品的价值非常高,我也希望整个汽车行业都采取雷总一口价方式。我个人不主张用预售价格的方式试探市场,预售反而会让大家对于价格产生误解,所以我们在广州车展直接展示的就是汽车的一口价,减少大家对于价格的误会。

如何分配精力与时间?

苏峻:我更擅长有挑战的,做从无到有的事。相比于稳定的项目,我更喜欢做创新。我很认同一句话是“旧要素新组合”,历史上很多非常棒的东西都是旧要素新组合的,其实苹果的iPhone凭借重新组合带给用户非常极致的体验,我非常神往这些东西,所以在管理创新组织时,能够团结好最优秀最有创意的人,一起把事情做好。在整个过程中大家都会很享受这个过程,并且很欢乐。针对精力分配我认为在不同企业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比如智米现在有COO在经营,他做的细致度和管理的细致度要优于我,创新和细致是有冲突的。所以就是发挥个人擅长的天赋,创造更大的价值。

如何评价设计的商业价值?

苏峻:设计的商业价值很大,但是一定要和其他的要素结合。比如苹果和MUJI的设计风格都很好,但是苹果本质上是一家科技产品公司,设计在里面事一个要素,需要要素间的相互结合产生力量。特别在消费品的领域,设计的作用非常大,在大部分产品中设计都是一个助推器,与其他要素结合产生更大的力量。

童慧明:设计只有跟企业的所有关键要素完全捆绑融合时,才会真正实现它重要的价值。

 

(END)

作者:王允熙

审核: 郭丽丽

BDD观察者
hi@bddwatch.com

“风佑设计,劲吹华夏,赋能创新,涅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