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未来出行探索者|直播回顾

小鹏汽车——未来出行探索者|直播回顾

 BDDLive   NO.54

小鹏汽车,作为智能出行领域的先锋,始终以创新为引擎,探索科技与设计的无限可能。从智能汽车的前沿探索,到飞行汽车的想象突破;从高端科技的深度应用,到人性化设计的贴心关怀,小鹏汽车正以独特的视角和前沿的理念,不断突破边界,重新定义未来出行的无限可能。小鹏的品牌使命是用科技为人类创造更便捷愉悦的出行生活,理念是左手科技,右手艺术,持续探索:设计如何让科技显性化、新科技如何影响设计、前沿的设计想法如何拽着技术不断向前走。

嘉宾介绍:

王谭,小鹏汇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总设计师,小鹏汽车造型中心总经理。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曾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和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在设计领域曾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中国专利奖银奖、广东省省长杯产品组钻石奖及金奖、山东省省长杯金奖、红星奖金奖、年度优秀设计师称号,还多次获得iF Design Award、Red-Dot红点设计奖、IDEA奖,并入选《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
扫码订阅完整直播👆

小鹏汽车产品线-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王谭P7+是一款爆品,这款车的颜值内外造型和CMF较为创新,在后视镜下方增加了小蓝灯,科技显性化的设计便于在自动驾驶时提示周围的车辆。外造型采用“溜背”设计展示强大的“运动属性”,为了减少“溜背”造型对于空间的影响,采用双层尾翼的解法,扩大了后排的空间。

P7开创了汽车设计领域聚变几何的先河,我们想去尝试连续优雅曲线在车上舞蹈的美感,用光影形面表达流畅的动感。前脸的贯穿灯,让整个汽车像一个全新的物种。

G6依然采用前脸贯穿灯的家族语言,形面上增加了一些非常细腻的处理,消解了过于圆润的设计元素。

G9配备了800伏碳化硅平台,标配的双腔空气悬架,让整体驾驶质感在同级别车辆中脱颖而出。设计语言非常优雅大气。

X9在驾驶体验中非常灵活,源于先进的主动式后轮转向系统,并采用了一体压铸的副车架,满足用户一键折叠将第三排变成巨大的储物空间,让整车的空间利用率变得非常高。后排采用无感出风,风缓缓吹下来,让舒适的温度无处不在。

 

 

科技赋能美好生活

王谭小鹏汇天的愿景是让每个人都能飞,陆地航母X3是全球第一款量产飞行汽车,采用“三步走”产品战略:

第一步限定场景,未来的交通一定是三维的,但是需要时间技术政策的迭代,目前需要完善的就是陆地航母的限定场景,需要开车去限定的白名单营地,再把飞行器释放出来,每次飞行后自动回舱内补充能量,这是采用6轮驱动非常酷的一款车。应对B端场景也可以做紧急医疗救援,高速公路救援等场景。

第二步典型场景,下一阶段设计一款可以飞行更长航程,更长航时的飞行器。

第三步3D立体交通场景,真正把陆空场景耦合,做成陆空一体式飞行器。

来到AI时代,幸运的见证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小鹏进入机器人的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相信未来有一天机器人一定会进入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对机器人秉持非常乐观且远局的看法,机器人+AI在未来大有可为。用左手科技,右手艺术给人们带来愉悦体验和科技温度的产品,造福世界。

赵斌:小鹏更像是一个科技公司,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车本身不是局限,就像小鹏不仅仅布局整个汽车产线,还布局飞行领域与机器人领域,让科技更好的赋能美好生活,科技平权让更多人享受到卓越的,先进的科技成果。

 

王谭:汽车不是一个阶段,它是承载出行的一个载具,未来会有更多的智慧,人机交互,以及科技产生更多的新价值。

 

童慧明:小鹏的logo是”X”代表科技未来。小鹏汇天打开了想象力的空间,让科幻片中的飞行器离我们更近了,真实感受到飞行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的那一天快到了;美国特斯拉布局了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但是中国只有小鹏布局了新能源汽车,飞行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小鹏的三大赛道布局完美的契合了我对与未来科技的看法,未来商业规模最大的就是机器人赛道,现在布局的企业都属于前瞻者。小鹏未来三大赛道间互相赋能,可能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想象不到的产品,设计创新一定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小鹏汽车的设计创新理念

王谭我们在探索如何用设计创新注入到产品中,整个企业自上而下对设计和创新都非常重视。我们需要做有价值的创新,这体现在用户价值的挖掘,我们不会为了高科技炫技给用户一辆可以180度调节座椅的汽车,开启自动驾驶模式后视镜下方会亮起小蓝灯,针对这种真实用户的需求全公司的高层和技术同学都会提供非常大的支持,因此创新需要辨别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未来的汽车需要更多的想象力,也需要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实用价值与情绪价值。

 

 

小鹏汽车的内饰方向-悦己

王谭未来内饰差异化方向:

1.家用车型上:从消费者的理念出发,给用户带来空间上的价值,给用户带来惊喜的设计上加入巧思;

2.运动型车上:更加符合运动调性,不仅仅是看上去运动,坐起来也是一个年轻派有运动调性的座舱;

3.豪华感车型:围绕高端用户的画像探索更有豪华感的座舱设计。

根据不同的车系人群,定义不同的内饰设计方向。相同的点在于,无论做什么方向的内饰,最重要的是满足乘坐的舒适性,使用亚洲人的人体工程学座椅,配合舒适性的面料;再者让材质更安全,材料上亲肤安全;最后是无处不在的强交互智能座舱体验。总结来看,内饰发展到今天,不仅仅需要舒服,安全,值得信赖,更需要更多维度一致性体验的升级,当你打开车门之后,你更愿意沉浸式呆在车内的空间里。

 

童慧明:汽车外饰是悦人的,内饰是悦己的。

 

王谭:我们正在努力持续去做的就是在精致感知细节上提升汽车的质量。

 

 

是设计师,更是了解用户价值的产品经理

王谭我认为每一个设计师也是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产品经理的思考,不仅仅是看上去怎么样,而是思考用户的使用,操作和交互。软件UI需要和硬件产品做成一套系统,因此需要和其他部门协作。此外和产品规划部门,一起参与用户调研,洞察,充分了解用户的喜好,审美,才能更好的理解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我们前端与产规磨合,后端与工程,汽车质量磨合,最终才能把一辆车制造的足够精致。尤其在设计的前期阶段,造型越早介入了解用户的需求,设计就会聚焦到更有潜力的方向上。

 

赵斌:有互联网基因的团队在沟通上具有去层级化的优势,是一个天然的加分项。

 

王谭:产品经理思维对于一个优秀设计师是充分不必要的特点。很多的设计师在前期草图时,不用抓住收敛的边界,但是当设计师有产品思维以后,收敛在一个范围内能更精准的狙击目标。小鹏汇天里很多同学都能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但是对与未来的前瞻思考时,需要跳出小圈子,才能激发更多的思考与创新。

 

赵斌:设计师本身具有多元性,有些是精专于一个领域具有匠人精神,有些则是横向知识面广阔,一专多长下保证设计的更好传达与完成。这就是企业中,设计师能够具有两种差异化较大的发展路径。

 

 

如何做让用户眼前一亮的产品

王谭我们有很多用户调研来摸清用户画像,但是在分析时怎么过滤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第一点是针对两极分化的用户评价我们怎么获取有用信息,第二点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如何针对用户数据设计精准狙击靶心的产品,那么就需要另一种产品思维,我们不去看今天用户的需求,而是思考解决用户痛点的新产品,这样可能会诞生新的形态新的产品。有很多不同的思路殊途同归把产品变成更好的商品。

 

赵斌:只是设计还不够,没有设计又不行,作为设计师的人,需要在两边的角色灰色地带里面去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童慧明:苹果的IPHONE产品彻底颠覆了手机行业,从过去的硬件按键变成了一块屏幕,真正颠覆性创新的产品不是从调研的用户现有意见获取的,而是属于设计师的洞察,结合科技发展的可能性,考虑到下一步人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只有这样用创新方式去做产品的企业才能输出令人“WOW”的产品!用户调研利于设计师寻找痛点,但是解决思路用户是给不出来的!

 

王谭:我们把用户提到的问题,找到本质,再用技术做解决方案,才能做出wow的产品。科技+人文+艺术带来了特别的差异化产品机会。

 

赵斌:科技的平权更容易实现,产品的差异需要更多的设计与人文关怀。

 

 

语言哲学与传承

王谭汽车造型语言宏观来讲是两大派别,比如保时捷的911-992都保持一个架构和设计语言,但是法拉利的设计变换就会非常多,这两种选择都没有对错。个人认为一个汽车品牌有了好的辨识度,好的设计语言与DNA是需要传承的。但是传承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守,可以针对设计语言做下一轮的迭代,这样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沉淀的精神价值都有帮助。设计语言保留的也不一定拘泥于线条的形状,而是设计的哲学的传承。将来小鹏会在不同的车型上做一种合而不同的造型语言,相同是科技潮酷年轻前卫的形象都会保留,不同是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针对于不同这种家庭会有特殊的细分设计语言,首先我们会把这些语言收敛到一个范围,一看就是很有辨识度的小鹏汽车,在这个范围里面,在做小的一些不同的尝试,这样的车既能满足丰富的多元化,同时保留品牌本身的基因。

 

赵斌:PI系统定义的太死产品就没有变化的趣味,定的太松又缺少了固定识别的统一性,好的PI系统非常考验设计决策者甚至是设计决策的认知高度。好的PI策略是在设计空间和消费者熟悉感中的平衡。

 

童慧明:新能源车在塑造家族化语言中一定会找出一条新的路径,这是一条递进的过程,它不是revolution(革命),一定是 evolution(进化)。

 

 

中国的设计走向全球化

王谭去年发布的几款车在细分的航道里综合来看是非常成功的,销量有非常大的贡献。我认为。造型在市场中会有作用,车最终拼的综合实力,要看汽车有几个长板,不能有太多的短板,造型也不能成为汽车的短板。今天来看小鹏正在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未来希望新的车型有机会让造型变成长板。如果能为车辆的颜值买单,更能有助于提升销量,有助于在单品领域里占的更高,更有利于整个毛利率乃至于整个公司的提升。

 

 

小鹏在全球化的表现

王谭小鹏在国外的定位还是蛮高的,大家评价对于整车的质感产品力科技属性都能感知到,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来自中国的科技品牌。这种定位的车辆在国外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未来也会持续发力考虑更多车型出海,让更多的车走出国门。去年在迪拜交流时可以感受到,不仅仅是车辆,大家现在对“ made in china ”是一个点赞,认为这是具有科技感非常有高品质设计的产品。今天中国的设计非常重要,对产品赋的能不仅仅是溢价提升,更是对于整个品牌的提升,设计功不可没。

赵斌:我也深刻的感受到设计在这2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前“山寨”还是一个学界喜欢研究的词汇,为什么中国会有“山寨”,到现在这个词已经销声匿迹了,我们在讲中国的原创,或者说我们本位的设计是什么样的,这就是中国的设计开始找到自我的过程。

 

 

平衡创造性与落地性的挑战

王谭设计是一个不断的精进成长的一个过程,从最原始天马行空的草图一直到这个产品落地,整个汽车设计过程是不断把一个抽象东西再具象化,所以需要分阶段,在设计前端的时,不做过多的克制,该发散的时候就该发散,这时候收敛作出的结果一定不能让人兴奋。那么后面需要越来越具体的时候,就要收敛,结合工程化、可实现化,平衡工程和成本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候需要提出设计向现实握手的一些方案。

 

增程车型的差异化

王谭小鹏的增程和传统意义的增程定义不同,既能满足在城市里通勤。也可以满足诗和远方。我们把增程和纯电的选择放在这里,喜欢小鹏汽车的用户都可以找到非常最适合的选择,来满足出行的真实需求。最终回溯到本源,就是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产品力真正做好。

 

童慧明:我认为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目前的充电布局还没有很完善,未来当系统布局完善以后,人们会慢慢感受到只要电就够了,不一定需要增程汽车,所以增程汽车是满足当前需求的一个过渡方案,未来还会出现新的变化。

 

王谭:我是一个充分相信和拥抱科技的人,很多硬件,软件会比我们想象中来的快,我会持续看好科技的进步和迭代。

 

设计驱动的小鹏未来发展

王谭

  • 第一点:左手科技,右手艺术;
  • 第二点:由设计牵引全新体验的新产品,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 第三点:设计与品牌共振,设计形象与品牌愿景融为一体。

 

童慧明: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设计是大义无形的。用户不会用专业的设计词汇来评价产品,会用属于用自己的一种感受体验来做评价,而这中间渗透的就是用户价值。

 

(END)

 

文字整理 / 编辑:王允熙
审稿策划:王谭,童慧明,赵斌,郭丽丽

伍思蓝
sheilang99@163.com